
前言
口腔种植学是20世纪中期口腔医学领域出现的一门新学科,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不断探索、研究与发展,它已成为当今口腔医学领域中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临床二级学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应出台了《口腔种植技术管理规范》。目前,越来越多的口腔医师、口腔医疗单位正在开展口腔种植,越来越多的牙列缺损、牙列缺失患者会选择口腔种植修复,以恢复他们的咀嚼功能。这些情况表明口腔种植的发展已势不可挡,进一步推动这一学科的健康规范发展是口腔医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然而,决定这一学科能否健康规范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种植体本身、诊疗环境和设备与器械,以及从事口腔种植的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和技师)是否具备规范口腔种植决策的理念和技能。从业者必须懂得并掌握口腔种植的一系列决策程序及规范操作技术,才能为患者提供功能、美观、舒适且长期稳定的种植修复体。
近年来,随着口腔种植材料和临床技术的发展,口腔种植临床治疗得到了大力推广。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初学者,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无法熟练而快速地为不同患者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进行临床决策时,往往容易忽略对某些因素的考量。对于刚刚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医学生而言,如何把所学系统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思维,从而为患者制订精准的种植治疗方案,成为一道难以轻松跨越的鸿沟。种植体纳入集采后,大量口腔医师参与到种植修复治疗,希望本书能为各级口腔种植医师提供更加丰富的临床案例及更加系统的临床决策路径指导。
口腔种植个体化决策治疗方案的制订,是衔接种植理论课与临床操作的桥梁,熟练的专家往往一眼就能作出决策,但对于新手而言却是非常困难,且无法理解其决策的内涵。在决策时往往容易忽略对某个因素的考量,造成考虑不周全。由于口腔种植技术的复杂性,口腔种植的临床工作往往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
本书致力于提供一步步治疗过程中的决策因素考量,为入门者提供全面细致的考量因素体系,供其参考。作者团队基于口腔种植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并参考相关文献和共识性论述,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口腔种植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在基础理论方面,本书重点强调与种植临床密切相关的种植摄影学、种植影像学、种植材料学、种植生物力学基础、种植药物学、种植美学研究成果与进展。在临床实践方面,本书详细阐述了口腔种植的临床程序,以临床诊疗过程为主线,囊括了口腔种植时机、口腔种植外科、软硬组织增量、种植负荷、种植修复、牙周与种植、数字化种植,并将其融会贯通。本书通过三条主线,分为三个版块向读者全面展现了口腔临床诊疗思维与实践过程。其一,通过口腔种植治疗基础理论为初学者建立贴合临床的系统而全面的认知。其二,通过口腔种植临床决策程序过程,对口腔种植治疗程序和技术进行详细论述。其三,以单颗后牙种植为例,展现了种植决策治疗所获得的理想功能和美学效果,并详细叙述治疗过程。
衷心感谢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王佐林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宿玉成教授、现任主任委员赖红昌教授、候任主任委员陈江教授为本书作序。
感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陈卓凡教授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给予的宝贵意见。他对口腔种植学的发展以及口腔种植治疗的基础理论、口腔种植临床决策过程的独特见解和深刻领悟给予了编者许多启发。感谢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的领导,尤其是程斌院长和陈望南书记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的大力支持,使本书的编写工作得以顺利推动。感谢人民卫生出版社各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感谢团队成员敖勇、陈世杰、甘雪静、高广琦、龚卓弘、郭心瑜、韩宗蒲、黄柱伟、李娜、李芷欣、刘海雯、石宇涵、宋嘉颖、孙玥、王小双、武诗语、李江波、夏睿迪、谢律、薛俊龙、杨杰婷、叶晨、曾培生、张燕姝、张鹰野、周璇、邹阳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感谢以下项目对本书出版提供的资助:中山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类项目、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书中各章内容虽经编者多次审阅、修改,但由于学识有限,难免出现不足甚至疏漏,希望广大读者在阅读时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再版时更正。
陈泽涛 黄宝鑫
202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