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一本神话书必须广泛地从不同材料中汲取资源。今日所见的材料中,这些故事创作的时间前后甚至相差1200年之久。其写作风格就像《灰姑娘》和《李尔王》之间的差异一样大。要想把这些神话材料统合在一本书中,就像把全部英国文学整理到一本书中一样困难——从乔叟和民谣开始,到莎士比亚、马洛、斯威夫特、笛福、德莱顿和蒲柏,再到丁尼生和布朗宁,甚至还要包括吉卜林和高尔斯华绥。从数量上来看,英国文学作品的总量多于神话,但论及素材的繁复多样,却远不如神话。事实上,乔叟与高尔斯华绥、民谣与吉卜林之间的相似之处要比荷马之于卢奇安、埃斯库罗斯之于奥维德的相似之处更多。
面对此种情况,我从一开始就决定放弃将其统合为一的想法。因为此举要么意味着要用《灰姑娘》的笔法重述《李尔王》或以后者的层次来转写前者(这显然不可能),要么意味着我要用自己的方式来讲述这些完全不是我创作的、业已被伟大作家以“他们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创作的故事。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能够复制那些伟大作家的写作风格,我并未有此奢想。我的目标仅仅是,为读者把那些风格迥异的作品(我们所知道的神话故事)清晰地区分开来。例如:赫西俄德的文风大都天真自然,甚至带点儿孩子气,虽然有时略显粗鲁,但充满虔诚;奥维德的风格细腻、精妙,略显浮夸,且充斥着对故事的彻底怀疑。这本书中的大多数故事取材于赫西俄德的作品,其余部分则取材于奥维德的作品。我努力要做的事是让读者看到那些不同风格的作家之间的差异。毕竟,当人们拿起这本书的时候,他们更关心的是作者所讲述的故事是否更接近故事真实的面目,而不那么在乎这些故事讲述得是否有趣。
我希望那些不了解古典文学的读者在读完这本书后,不仅能对希腊神话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能对讲述这些故事的作家有所了解。毕竟,这些作品流传了两千多年,他们的功绩是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