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景行:圣贤名流(写给孩子的史记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 授徒兴学,有教无类

长大后的孔子虽然学识渊博,但是家境贫寒,社会地位比较低,因此一直没有什么机会在鲁国做官,就算做官,也只能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

孔子做官做得很不顺心,便换了一种想法,决定招一些学生,给这些学生讲课。当时,孔子已经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所以他很快就招收到了一些学生。随着孔子的名气越来越大,仰慕他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表示想要跟随孔子学习。

孔子在向学生讲课的时候,并不在意学生的身份是高贵还是贫贱。他认为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管什么人,只要肯学习,都应该被同等对待。有一些穷人家的孩子想要跟随孔子学习,但又实在拿不出学费,孔子表示:“只要拿出一些肉干给我,就可以做我的学生了!”这些穷人家的孩子听说后,非常感谢孔子。

孔子在教学时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非常尊重学生自己对问题的独特见解,他认为很多问题并没有对错之分,只要自己的见解有道理就行。孔子也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从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因此,学生们都很敬重孔子。

有一天,子路、曾皙(xī)、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学生陪同孔子坐着聊天。

孔子说:“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欣赏你们,那如果现在有国君赏识你们的话,你们都打算做些什么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抢着说:“如果有一个有着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在春秋时期,这算是一个有一定实力的中等国家),即使这个国家被实力更强大的国家所威胁,国内又连年遭遇灾荒,让我去治理的话,保证只要三年,它就会更加富有强大,人人都遵守礼仪。”

孔子听后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孔子转头看着冉有,问道:“冉有,你有什么想法呢?”

冉有老实地回答说:“如果我去治理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家的话,给我三年,我也可以使这个国家的人民生活富足。但我没有能力教导百姓遵守礼仪,这只能等待更有才能的人来完成了。”

孔子听后,依然没说话。

轮到公西华时,公西华更加谦虚地说:“我不能保证自己有能力治理一个国家,但我愿意学习。当这个国家的国君在做祭祀活动或者举行大会的时候,我愿意戴着礼帽、穿着礼服,做一个小司仪。”

孔子听后,还是没有什么表示。

▲唐·阎立本《孔子弟子画像》

最后,孔子想问问曾皙是怎么想的。曾皙本来正在弹着瑟(sè)(古代的一种乐器),听到问题后,瑟声逐渐舒缓,“铿(kēng)”的一声,曾皙放下瑟,站起来,恭敬地回答道:“老师,我和他们三位想得不太一样。”

孔子说:“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每个人在谈自己的想法而已。”

曾皙说:“我希望在春天快要结束的那段时间,可以穿上轻便的春装,和五六个成年人,还有六七个小孩子,在沂(yí)水(当时鲁国境内一条河流的名称,在今山东省)里洗洗澡,在舞雩(yú)台(鲁国求雨的地方)上吹吹风,傍晚时分再唱着歌一起走回来。”

孔子听了,长叹一声,说:“我也有这个想法啊!”

孔子的教学是非常成功的,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据说他一生教过的学生多达三千人,其中有名气的学生有七十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