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诗集4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雁门关怀古】

朔风卷雪过岩阿,天地黄沙一剑割。

云横古塞烽烟断,冰挂危楼鼓角讹。

汉将旌旗沉朔漠,胡笳声影没长河。

至今犹见秦时月,独照残垣映逝波。

赏析:

《雁门关怀古》赏析

一、起笔雄浑,勾勒塞外壮阔气象

首联“朔风卷雪过岩阿,天地黄沙一剑割”以豪迈笔触开篇,瞬间将读者带入雁门关雄浑苍凉的塞外世界。“朔风卷雪”点明雁门关所处的北方极寒之地,呼啸的北风裹挟着大雪掠过山陵,营造出肃杀、凛冽的氛围;“天地黄沙一剑割”以奇崛的比喻,将雁门关的险峻之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这道雄关如利剑般将黄沙漫天的天地劈开,既凸显了关隘的险要地势,又暗含其作为军事要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意义,起笔便气势磅礴,极具视觉冲击力。

二、颔联工对,绘写关隘苍凉之景

颔联“云横古塞烽烟断,冰挂危楼鼓角讹”对仗工整,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描绘雁门关的萧瑟之态。“云横古塞”描绘出厚重乌云横亘在古老关塞之上的压抑画面,“烽烟断”暗示曾经的战火硝烟已然消散,只留下历史的残痕;“冰挂危楼”刻画了冰霜垂挂在高耸城楼上的冷寂景象,“鼓角讹”则以虚幻的鼓角声,侧面烘托出如今关隘的寂静与荒凉。一“断”一“讹”,将往昔的金戈铁马与当下的寂寥落寞形成鲜明对比,在时空交错间,尽显岁月流逝的沧桑感。

三、颈联怀古,追忆往昔征战岁月

颈联“汉将旌旗沉朔漠,胡笳声影没长河”转入对历史的追忆。“汉将旌旗”让人联想到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在此抵御外敌的英勇事迹,“沉朔漠”三字却道尽曾经辉煌的军事力量如今已被大漠掩埋,只余历史尘埃;“胡笳声影”勾勒出塞外独特的音乐意象,暗含边地民族的纷争与融合,“没长河”则表示那些悠远的胡笳声与征战身影,都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诗人以凝练的笔触,将千年的征战往事熔铸于“沉”“没”二字,虚实结合,抒发了对历史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

四、尾联升华,寄寓时空永恒哲思

尾联“至今犹见秦时月,独照残垣映逝波”以富有诗意的笔触收束全篇,将情感与哲思推向高潮。“秦时月”化用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境,指那轮见证过秦汉时期边塞风云的明月,历经千年依然高悬天际,亘古未变;与之相对的是“残垣”,破败的城墙在月光下更显凄凉,“逝波”则象征着一去不返的时光,与前文“长河”呼应,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类历史的短暂无常进行强烈对比。明月独照残垣、逝波,画面孤寂而悠远,既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凭吊之情,也暗含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深刻思考,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五、艺术特色总结

全诗以七律形式呈现,格律严谨,对仗工整,用词凝练且富有表现力。诗人巧妙融合眼前实景与历史想象,通过“朔风”“黄沙”“残垣”等意象,营造出苍凉悲壮的氛围;又以“秦时月”“逝波”等意象,赋予诗歌深邃的时空感与哲学意蕴。从塞外风光的描绘,到历史往事的追忆,再到对时空永恒的思索,层层递进,情景交融,既展现了雁门关雄浑险峻的地理风貌,又抒发了对历史兴衰、人生短暂的无限感慨,堪称借景怀古、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