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会员
伟大的电影2
《伟大的电影2》中收录的100篇影评,是100部被作者形容为“没得看,就会死”的电影,其中一些与伟大的名字相伴——罗伯特·布列松、希区柯克、伍迪·艾伦、戈达尔、斯皮尔伯格;另一些,人们通常不会将其与“伟大”联系起来,甚至会排斥。正如伊伯特所强调的,“我们基于不同的理由去看不同的电影,而电影的伟大体现在各种不同的形式之中。”因此,《伟大的电影2》里既有《大白鲨》《夺宝奇兵》等被认为“太过流行的”,也媒体艺术31.7万字4.1万人气 - 会员
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影评大佬罗杰·伊伯特毒舌小词典
这是一本由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策划编纂的讽刺影评“吐槽大会”,以小词条形式收录人们对类型片陈腐俗套的幽默吐槽。本书包含一千多个毒舌小词条和四篇文章,是三十年来各国观众、影评人甚至影视公司高层人士犀利调侃的结晶。几乎所有好莱坞类型片烂梗和商业操作伎俩都没能逃过本书的“攻击”,惊悚片《本能》《致命诱惑》、动作片“虎胆龙威”系列等更是频频“中枪”——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让电影创作者冷汗直冒媒体艺术11.8万字4万人气 - 会员
剪法:影视剪辑思维与方法
本书是一本致力于解析和传授剪辑艺术深层逻辑与实战策略的图书,强调剪辑不仅是简单的画面和声音素材的排列组合,而是要运用结构和段落的组织,通过把握情绪、叙事、节奏、结构和声音这五大关键要素,创造出富有深度和表现力的影片。全书分为八章,系统介绍了剪辑结构论。通过分析剪辑的宏观性、非线性思维和情感力量等内容,帮助读者建立起对剪辑整体架构的认知。同时,作者借用影视剧作领域的成熟理论,如三幕结构等,指导读者理媒体艺术10.2万字4万人气 - 会员
伟大的电影
《伟大的电影》一书精选了其中的100篇文章,每一篇都是评论和鉴赏的提炼,是热爱、分析和历史的糅合,它们让读者以崭新的目光和重燃的热情回味所评述的影片。伊伯特的影评广泛覆盖各种类型片、各个时代和各个国家,从电影艺术史上至高无上的经典作品到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娱乐作品。在文章中,罗杰·伊伯特成功地将学者渊博深刻的电影知识、纯美学的判断力与明白晓畅的鉴赏文字融为一体,再配以现代艺术博物馆电影部负责人玛丽·媒体艺术29.8万字3.9万人气 - 会员
影视视听语言
电影当中的视听语言主要由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电影作品需要借助视听语言来表现作品的内涵及情感,强化电影带给观众的视听体验,展现电影艺术特有的审美价值。笔者将十余年的教学内容和重要知识点做了梳理和归纳,将十余年的心血融合成该教材。教材整体内容丰富,逻辑性强,在编排上摒弃了大篇幅的叙述,着重知识点的提炼,语言清晰明了,言简意赅。同时,配有丰富的影视案例和配套的教学课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扩充和延展媒体艺术6.5万字3.7万人气 - 会员
中国独立电影导演访谈
“独立电影”的概念来源于20世纪中期的好莱坞,与“制片人电影”相区别。后者的目标完全瞄准市场,期望获得最大的利润,同时电影的制作和拍摄也有充足的资金。而独立电影导演的作品都不约而同地向我们展示了主流电影之外另一种叙事方向和叙事的可能性。本书历时三年,深度采访中国16位独立电影导演,是一本充分展现、深入探讨、细致研究中国新生代电影很有价值的一部书稿,对于中国当代影像文化极具研究、赏析和参考价媒体艺术11.6万字3.7万人气 - 会员
与火同行:大卫·林奇谈电影
大卫·林奇是当代美国非主流电影的代表人物,他的影片以华丽、阴郁、诡异夹带黑色幽默的风格,在世界影坛独树一帜。在本书中大卫·林奇回顾了四十余年的电影创作生涯,涵盖了《穆赫兰道》《蓝丝绒》《双峰镇》等代表作品台前幕后的故事。他的电影通过对人性最幽微部分的探究,带我们进入神秘而富有力量的潜意识世界。媒体艺术22.7万字3.7万人气 - 会员
好莱坞编剧的生意经:教你写出制片、导演、演员都想买的高分剧本!
好莱坞一线编剧搭档从业30年的成功秘诀,《老炮儿》编剧董润年作序力荐!每个阶段编剧都适用的实用指导手册!《好莱坞编剧的生意经》是一本实用性极强的编剧方法书。好莱坞的一对非常成功的编剧搭档,公开了他们从业30年的写作战术。他们极其擅长打造卖座的口碑类型片,并将实战经验整理成一套精密的写作系统,帮助编剧打造出能够顺利出售的高分剧本。媒体艺术9.6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
21天搞定电影剧本(修订版)
一本用最简要、最实用的文字写成的编剧技巧书,一本从准备编剧到完成剧本的行动指南。本书不涉及高深的理论,但充满实战的技巧,作者从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入手,将编剧有可能遇到的障碍一一罗列、剖析、化解。本书提出在21天里搞定剧本的概念,不限于实际操作的步骤,更旨在通过这一概念鼓励编剧同自己的内心交流,发现自己的潜力,从而达到自我认识的深化。作者还在书中列举了许多颇为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分配和安排写作媒体艺术9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
伟大的电影3
《伟大的电影3》是世界知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伟大的电影”系列的完结篇。在本书出版十六个月之后,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书中收录的100篇影评,被作者视为构成“伟大的电影”框架的最后基石,也见证了伊伯特如何在人生的最后阶段重启隔周一次的影评写作。在追问“究竟什么样的电影,才称得上伟大”的过程中,伊伯特重温了伯格曼的四部经典,重拾对喜剧电影兴致,甚至对一些争议作品重新下了判断。入木三分的惊鸿一瞥带来了更媒体艺术29.4万字3.6万人气 - 会员
算命:清影记录中国2009
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独立纪录片导演访谈。受访对象风采各异,访谈的内容核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导演对纪录片的认识;二、导演对当代中国的认识;三、导演对自我的认识。媒体艺术1.2万字3.5万人气 - 会员
影视调色学
《影视调色学》从色彩的本质属性入手,通过眼睛与色彩、心理与色彩、影视技术与色彩、影视艺术与色彩、影视调色流程、影视调色理念、影视调色方法、影视调色工具和影视调色的未来等几大板块展开全书,深入地剖析了影视色彩的构成,全面讲解了影视调色这门新的学科体系。《影视调色学》理论结合实践,配有大量插图案例说明,适合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影视从业人员、广大的在校师生以及影视发烧友阅读使用。媒体艺术18万字3.5万人气 - 会员
中国电影的起源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的诞生,确实经历了欧洲国家中许多科学家、发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长的实验过程。他们对运动的光学幻觉进行了科学探索与实验。《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电影的起源》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媒体艺术3万字3.5万人气 - 会员
我是怎样拍电影的
《幸福的黄手帕》《黄昏的清兵卫》导演山田洋次经典著作全新修订版山田洋次——成长于中国东北,从卖鱼小贩到国民大导,创作超过一百部卖座影片;艺术与商业共赢的常青树,中国最为家喻户晓的日本导演;分享从影六十载的编剧、导演秘密,心路历程及艺术观念全公开;细数片场趣事与生活感悟,带你感受“含泪的笑容”与“幸福的泪水”。日本国宝级电影大师山田洋次在本书中将其几十年从影经历娓娓道来。其中既有编剧、导演的方法技巧媒体艺术6.7万字3.5万人气 - 会员
影视戏剧思辨录
本书是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影视文学和现当代文学两个博士点的博士生导师、戏剧影视学一级学科学科带头人周斌老师的论文集。其中收录了作者近年来所发表的各种论文、史话、访谈、演讲和序跋等文章,反映了作者这一阶段在学术研究等工作的实绩。媒体艺术56.7万字3.4万人气 - 会员
一个人的电影院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70年代人的光影梦》,与70年代人青春与梦想密切相关的电影影评,带有怀旧色彩,所评影评大多为文艺青年至爱之作;第二辑《北美看片》,以国内影迷视角审视北美院线佳作大片;第三辑为《银幕的反面》,立足电影谈人生、社会与生活,以远离观众场的银幕反面,冷视电影的喧嚣;第四辑为《人与事》,盘点20余位电影明星的喜怒哀愁,托出华语影人的存在群像。媒体艺术13.5万字3.4万人气 - 会员
动画片制作
本书分为模仿项目训练、创意项目训练和动画片制作技能大赛模拟三大部分,其中模仿项目训练分为动画基础、动画制作、动画后期处理;创意项目训练包括公益动画短片、故事动画短片、主题动画短片的分析与制作;动画片制作技能大赛模拟中,对计算机技能大赛动画制作项目模拟题进行了解析。媒体艺术3.2万字3.4万人气 - 会员
返归未来:银幕上的历史与社会
著名电影学者戴锦华和王炎围绕电影议题所做的七次深度对谈。通过鲜活犀利的思想碰撞与文字交锋,他们将个体记忆与银幕现实置于20世纪这一动荡多变的历史长流中,向读者揭示出作为一种特殊叙述语言的电影在“书写历史”与“呈现记忆”的过程中带来的谜题、反思、挑战以及寄望。我们将看到,对历史的叙述也是对未来的勾勒,是打开未来想象的钥匙;最终,电影同我们一起不断返归未来。媒体艺术12.9万字3.3万人气 - 会员
传媒业的颠覆性创新:从传媒创新到传媒创业
在传统媒体业“断崖式下滑”的背景下,“传媒创新”(mediainnovation)与“传媒创业”(mediaentrepreneurship)正在成为学术界回应行业危机的核心概念。本书以“颠覆性创新”为理论视角,尝试整合传媒创新与创业两种行业现象,梳理两者融通的学术问题与理论概念,细致剖析传媒业商业模式如何被颠覆,并探讨传媒业颠覆性创新的关键步骤和社会张力。本书力求贴近当下中国传媒变革趋势,勾媒体艺术14.3万字3.3万人气 - 会员
演员自我修养
《演员自我修养》是斯坦尼知名的代表作,一本写了三十多年的书,为了完善、修改它,斯坦尼几乎用了一辈子;《演员自我修养》以日记体的叙事方式,戏剧学校师生课堂对话的视角写就,详细阐述了演员在形体、发声、性格、思维逻辑等方面所应具备的素养;其中涉及的各个方面经无数表演工作者成功检验,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精华所在;不仅是一部关于演员职业、责任的工具书,也是一部关于成长、生活和人生的巨著。媒体艺术17.1万字3.3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