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会员
演员自我修养
《演员自我修养》是斯坦尼知名的代表作,一本写了三十多年的书,为了完善、修改它,斯坦尼几乎用了一辈子;《演员自我修养》以日记体的叙事方式,戏剧学校师生课堂对话的视角写就,详细阐述了演员在形体、发声、性格、思维逻辑等方面所应具备的素养;其中涉及的各个方面经无数表演工作者成功检验,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精华所在;不仅是一部关于演员职业、责任的工具书,也是一部关于成长、生活和人生的巨著。媒体艺术17.1万字3.2万人气 - 会员
国内50部经典纪录片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这是智利纪录片导演帕特里西科·古兹曼的名言。纪录片所记录的是一种思想:是整个世界的思想,是一个国家的思想,是一个社会的思想,是一个时代的思想,有时甚至是一群人或一个人的思想。本书以编年体的形式,择取中国电视52年进程中的50部经典纪录片,进行较为全面的遴选和归纳,并对作品进行原创性的理论分析和美学鉴赏,透视中国电视影像记录的52年思想历程。媒体艺术15.6万字3.1万人气 - 会员
电影时代:保利娜·凯尔评论集
《电影时代》原书为《纽约书评》作者兼凯尔的多年好友桑福德·施瓦茨(SanfordSchwartz)所编,中文版在此基础上由知名书评人刘铮选篇集结,收录了凯尔最为风趣、畅快、见解独到的篇目,让我们得以与她展开一段充满启示与娱乐意义的对话。她带我们重温伟大艺术家的精髓——例如奥逊·威尔斯和罗伯特·奥特曼,也不吝于赞美垃圾商业片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情感的方式。同时也决不放过整个电影产业日渐堕落与自欺欺人的媒体艺术41.2万字3.1万人气 - 会员
长影的故事
长春电影制片厂,“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它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凝结为一种共同的文化记忆。《长影的故事》撷取了长影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影片和影人,以图文并茂方式,讲述了这些电影的拍摄故事,介绍了一些影人的曲折经历,它们共同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化生态的一个镜面。本书的作者是长影的一位老编剧,曾经担任长影文学部主任、艺术处处长,掌握着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这也使得本书具有一定的历史厚度。媒体艺术13.8万字3.1万人气 - 会员
黑色电影:历史、批评与风格(增订本)
像黑色电影中的私家侦探一般,詹姆斯·纳雷摩尔抽丝剥茧,深挖数十部经典影片,包括经典之作《双重赔偿》《马耳他之鹰》《第三个人》《来自过去》,“新黑色电影”《唐人街》《低俗小说》《蓝衣魔鬼》,以及21世纪的黑色电影《穆赫兰道》《罪恶之城》《杀戮赌场》等,指出了进入黑色电影的七个路径——概念生成、时代背景、审查制度、成本预算、美学风格、黑暗隐喻、新黑色电影。《黑色电影》提供了对黑色电影的原创性研究方法,媒体艺术31.3万字3.1万人气 - 会员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典藏版)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创办人孙玉胜的,讲述了《东方时空》十年的创业史、电视的改革史,披露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栏目背后的许多故事和细节,以及作者内心对十年电视实验得失的观察与反省。既是电视新闻改革过程的真实纪实,又是各种内幕的揭秘;既是媒体人的实用教科书,又是白领、青年的励志读物。《十年》已是国内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课外必读媒体艺术30.6万字3.1万人气 - 会员
“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影像艺术
“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结合,进行信息时代的升级换代,影像艺术行业受影响,也发生了变化。本书分十章详细介绍了“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影视艺术和网络艺术涌现出的新作品、新现象、新类型,对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节目等“互联网+影视艺术”模式产生的新艺术种类进行了梳理,以文化基因理论为基础着重探讨互联网融合中复杂的艺术现象。全书案例丰富,内容紧贴当下媒体艺术22.1万字3.1万人气 - 会员
光幻中的论语:十七年电影的导演逻辑
《光幻中的论语:十七年电影的导演逻辑》是徐皓峰最新的电影评论集。主要将新中国国建国后十七年的红色电影展开解读和评说。我们所熟悉的电影作品,诸如《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小兵张嘎》《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等等,电影中呈现的社会样貌、民间秩序、生活伦理进行文化及美学意义上的认知和阐释,这将是一个全新的角度。媒体艺术10.6万字3.1万人气 - 会员
英雄本色:五六十年代粤语片演员剪影·下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香港影坛一段光辉灿烂的时期,诞生了众多各具魅力的明星和演员。作者搜集电影藏品近三十年,收藏逾千帧剧照及大量明星照像、杂志、电影特刊,部分为未曾面世的珍贵图片;辅以演员生平事迹介绍,以及对演员与影圈的怀想,图文并茂,向读者展现昔日香港影坛的面貌。媒体艺术2万字3.1万人气 - 会员
返归未来:银幕上的历史与社会
著名电影学者戴锦华和王炎围绕电影议题所做的七次深度对谈。通过鲜活犀利的思想碰撞与文字交锋,他们将个体记忆与银幕现实置于20世纪这一动荡多变的历史长流中,向读者揭示出作为一种特殊叙述语言的电影在“书写历史”与“呈现记忆”的过程中带来的谜题、反思、挑战以及寄望。我们将看到,对历史的叙述也是对未来的勾勒,是打开未来想象的钥匙;最终,电影同我们一起不断返归未来。媒体艺术12.9万字3万人气 - 会员
超越英雄之旅:影视人物弧线创作指南
本书基础建立在“人物弧线”的概念之上,这个概念是重要的编剧工具,是每个编剧都会接触到的人物写作概念。作者据此开发了一个全新的“弧线分析”的角色分析及创作方法。几十年来,各种编剧手册几乎都虔诚地遵循所谓"英雄之旅"和"三幕结构"的原则,而在这个流媒体当道,长篇剧集盛行的时代,大量非线性结构和反英雄角色开始出现,剧作家们正在呼唤分析故事的新方法。本书作者这种技术将作家或编剧用来塑造故事的关键戏剧性原则媒体艺术14.7万字3万人气 - 会员
微课视频拍摄指南
全球慕课风潮兴起,各地高校有许多都开始使用或者筹备使用慕课平台。而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强调应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着力开展优课与微课教学,因此近几年来学校对拍摄教学视频的需求激增,顺应此需求,本书结合洋铭科技的设备及制作平台撰写了一本实用且普遍适用于微课制作者们的工具书。微课、优课、慕课教学视频呈现的方法包罗万象,但品质却是良莠不齐,让辛苦制作视频的老师心血大打折扣,本书作者团队深知不良的教学视频对媒体艺术4.3万字3万人气 - 会员
那些让我们沉思的电影
电影,既是技术,也是艺术;既可以给人快乐,也可以让人沉思;既是光影的盛宴,也充满深刻的哲理。本书是对一些著名电影的诠释和感悟,它不是平铺直叙的电影介绍,也不是一般的影评,而是从人生、哲理的角度对电影进行的思考和解读。如果你想进一步看懂电影,本书也许可以给你提供很好的帮助。让我们一起走进电影、理解电影,探讨隐藏在电影影像背后的奥秘。媒体艺术11.8万字3万人气 - 会员
茉莉花开时
《茉莉花开时》是汇聚苏童电影小说原著、文学剧本以及导演分镜头剧本和手记。侯咏导演根据苏童小说《妇女生活》改编电影《茉莉花开》,获第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并获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章子怡)奖及最佳音乐(苏聪)和最佳录音(吴凌)提名。在本书中,摄影出身的侯咏导演形象生动地讲述了《妇女生活》变成《茉莉花开》的全过程。媒体艺术17万字3万人气 - 会员
迷影
“迷影”的意思是对电影的迷恋,这是一种精神、信仰和忠诚。这本书讲的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一些名字的故事,他们包括梅里爱、雷诺阿、朗格鲁瓦、巴赞、安东尼奥尼、萨杜尔、特吕弗等等。作者认为电影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电影的迷恋的历史。他根据自己在法国多年积累的资料写成本书,讲述“迷影”如何改变这个世界的电影文化。媒体艺术16.3万字3万人气 - 会员
高维智慧看电影
《高维智慧看电影》通过一部部经典影片,让你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找到人生困惑的答案,让你的人生智慧在男女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中得到启发。不仅如此,书中也包含了作者与刘丰老师的经典对话,带领读者揭秘《超体》“从人体走向超体”的秘密,以及漫威电影《奇异博士》,看看“从初学到成道的六个境界,你会是在哪一层”。媒体艺术7.3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
新世纪、新力量、新美学:中国电影新力量导演研究
本书为电影研究类书籍,分为十一章,包括新力量导演的历史脉络与群体图谱、新力量导演的生态与生存、当前中国文化症候与新力量导演创作等内容,主要分析新力量导演的现状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参考价值。新力量导演的发展前途无量。媒体艺术32.2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
数字媒体艺术导论
数字媒体艺术导论系统的介绍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组成,着重阐述了数字艺术的几大重要领域的发展及现状。特别是对数字技术崛起之后,技术手段融入各项艺术创作,所带来的变革和影响做出翔实的介绍,对当下热门的艺术形式做出系统的分析,如立体电影技术、在线包装应用、新媒体走向等,并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对发展中的问题提出思考。李秀兰,女,语言学硕士学位,资深英语培训专家,深谙英语语言的学习规律和科学方媒体艺术10.6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
和声理论与实践新思路
和声学是研究多声部音乐写作技法与创作原则的作曲技术理论学科,是当代专业音乐教育体系的主干必修课程。本书力争使学习者把理论上学习的内容尽可能落实到“耳朵”里,了解基础和声写作在作品中的实际应用状况,学习内容生动、活泼。在本着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等原则下,更注意突出以下特点:整体结构注重传统和声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基本概念注重定义及语词解释的严谨性;注重和声材料的实用性;作品谱例丰富充实;文字论述简明媒体艺术8.2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
传媒业的颠覆性创新:从传媒创新到传媒创业
在传统媒体业“断崖式下滑”的背景下,“传媒创新”(mediainnovation)与“传媒创业”(mediaentrepreneurship)正在成为学术界回应行业危机的核心概念。本书以“颠覆性创新”为理论视角,尝试整合传媒创新与创业两种行业现象,梳理两者融通的学术问题与理论概念,细致剖析传媒业商业模式如何被颠覆,并探讨传媒业颠覆性创新的关键步骤和社会张力。本书力求贴近当下中国传媒变革趋势,勾媒体艺术14.3万字2.9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