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渔业民俗
渔业民俗包括捕鱼过程的习俗和渔民特有的习俗。在传统社会,捕鱼在许多地方都只是副业,不过,在沿海和内河、湖泊地区,捕鱼是许多人的主业,他们就是渔民。捕鱼活动有大量习俗惯制,人们遵循它们,无疑是因为它们有着重大的技术价值和心理价值。渔业并不是易于谋生的行业,渔民经常是在拿生命讨生活,因此,渔民祖祖辈辈形成了与自己的行业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其中他们习以为常的内容就是渔民特有的习俗。渔业民俗可以分三类来叙述,即捕鱼过程的习俗、渔民特有的习俗、船俗。船是渔民的命根子,是渔业民俗最丰富的一个凝聚点,所以我们把船俗单列一类,首先加以叙述。
一、船俗
船俗涉及人们对船的俗信(态度、观念、迷信等)、布置,以及围绕船所举行的活动。这些内容在建造新船的过程中会完整地表现出来。因此,我们按造船的步骤依次加以叙述。好在应长裕和刘兆元对浙江奉化和江苏海州湾的造船习俗做过认真调查,我们就以他们的报告来说明。
决定造船的习俗包括相面、择匠、择日、择地,以及最后的告祖。造船是一项风险很大的投资,造船耗资大,船行水上危险丛生,渔民兴业败家往往系于一船。渔民必然对此慎而又慎。他们表达慎重的方式是相面。据说有的面相宜于水上生财,造船兴家,如果面相的井灶(鼻梁两侧)明赤,下库和舟车(均在左嘴角下)明亮,造船下海必定大发;有的行水注定有水灾,不宜造船吃水饭。有心造船的人先请先生看面相,如果宜于造船生财,再请先生把自己的八字和生肖与造船师傅的八字和生肖合起来,看是否相冲。如果预选的师傅与主人相冲,则须另找匠人。渔民称造船木工为大木,称建房做家具的木工为小木,可见造船师傅的声望不同寻常。然后再选择一个开工的吉日,主要是看选中的那一天与主人和大木师傅的生辰是否相合。简化的择吉方法是逢双(“四”谐“死”,绝对不行)、逢八,所谓“好事逢双”,“要得发,不离八”。人们在选择造船地点时也颇有讲究,既考虑便利因素,也考虑安全因素。一是在临水的高地,船造好后易于滑到水里;二是在近水处挖一个大干塘,俗称旱坞,船竣工后挖一条渠道,俗称龙沟,引水使船下海;三是在村庙外。据说在海滩造船有潮神保护木龙,在庙周围有庙神护着木龙新生,任何妖魔鬼怪近不得。告祖是指举行祭祖仪式并把造船的事告诉祖宗。仪式在动工的前一天举行。奉化渔村的告祖被称为谢祖灵,意思是因为祖宗有德,子孙某某某才有志造船,他现在要光宗耀祖了。要备三桌酒菜在宗族祠堂供祭,照例是鸣炮、点烛、烧香、敬酒、焚纸,造船者跪拜时还有一段祷告词:“子孙某某某,要造船出海捕鱼了。海上风大浪大,希望祖上看在子孙我为祖争业的分上,暗中助我海势好,有好运,顺风顺水,平平安安。”祭毕,就用这三桌酒菜在祠堂内宴请族长、房长等地方权威人物和近亲,算是得到大家的支持。
动工的这天祭龙王。船被渔民敬为木龙,人们在造船的整个过程始终保持着趋吉避凶的保护意识。开工这天的习俗以龙为主题。造船师傅第一斧头劈木为船下料的时间必须在辰时(上午7—9时)——辰是龙,肯定不能在其他时辰动工。师傅开工的时候,船主摆设供品祭祀龙王。船主在八仙桌上摆起素三牲、6盘素菜、6盘糕、2盘馒头,点起2支红烛、3炷香,排列12只(闰年13只)酒杯。船主亲自放三只炮仗迎接“龙王菩萨”驾临,然后跪在桌前祈祷龙王保佑日后船业兴旺。
制作船体,祭祀船神、海神和潮神。奉化渔民是在船匠定下船样后上斗筋(船头部凸在最前的一根斗水破浪的船木)时祭船神,在船匠钉上“龙骨”和底板后祭海神,在船舵做好后祭潮神,祭品主要是三牲(一个猪头,一只雄鸡,一条新鲜大鲤鱼)。以后鱼舱网舱完工之日对财神的祭祀方法与此一样。海州渔民称上斗筋为上金斗,用料选择坚固的榆和槐木,绝对禁用桑(谐“丧”)木。
水舱造好后,先汲龙潭水,再由夫妻双双祭拜床公床婆,赋予船以灵魂。渔民把水舱视作船的灵魂处,盛入的第一担水必须是龙潭水。木龙有了龙潭水就等于有了灵魂。水舱造成后,船主往本地龙潭用素供祭祀,请求龙王恩赐龙水给木龙。祭毕,挑水回家。下一步是在家里摆供祭床公床婆。供品必有莲子、花生、红枣各一碗,切开的煮鸡蛋、鱼、肉和糕各一碗,水果一盘,船主夫妇把它们摆在米筛里(据说米筛有“免死”之意),或供在踏床板上,或供在床上。夫妻在祭祀床公床婆时有一段对话。男说:“娶妻为发族。”女说:“嫁夫生百子。”男又说:“子不离娘。”女又说:“嫁夫随夫。心随丈夫天涯海角。”男接着说:“好娘子说到做到,随夫而去。”妻子拿起剪刀,说道:“床公床婆作证,请剪下奴家头发随夫而去。”于是剪下一束头发,用红帕包起,双手交给丈夫。丈夫朝妻子鞠躬,双手接住。祭毕,船主把龙潭水挑到造船处,把妻子头发放入新船的水孔。水孔事先已经放入银圆或铜钿(现在的渔民放五分硬币),因为它们是受过“皇封”的,把它们放在水孔表示木龙也有“皇封”。这时把龙潭水倒入水舱,这条船就算是有灵魂了。日后儿子接替这条船时,要与儿媳一起祭祀床公床婆,儿媳也要剪一束头发放入水舱。据说这样做能使船上阴阳相合,因为下船出海的都是男人,船上缺阴。
做船眼,拜观音。做船眼与上斗筋都要请先生择日,时间不能与船主的生肖八字相冲。做船眼的树木必须是乌龙树,据说此树原是东海龙王手下的龟将,用它做眼等于有龟将引航。船眼内还须垫上有帝王年号的银圆和铜钿,表示龟将之灵所附的木龙眼已受帝王封敕,龙王也无法刁难。钉船眼必须在上午辰时。船眼钉好后,还要把某一庙尊神的“开光牒”贴在船眼上五至七天,为木龙育眼神。牒外再钉五色彩线,代表菩萨的五色祥光。船家还担心法牒敌不住野鬼恶神,万无一失的办法是请观音。彩线钉上船后,船主朝船头摆起八仙桌,请上观世音神像,供水果、糕、饼,点香烛,拜祭观音,并请观音保护船眼,使一切妖魔鬼怪近不得船身。祭毕,船主把观音神像移入新船中舱神龛内,每天香火不绝,船主祭拜时还祈祷:“菩萨保佑,让船眼早生神光,永有神灵。能觅踪海中四汛鱼群,能避浪下三尺暗礁浅滩。”直到新船下水后,才把神像请出中舱,换上财神等供起。
竖桅之日祭风神。风是行船的动力,也是导致船毁人亡的一个祸根。因此,人们特别重视风神,祭祀场面远远超过了此前各次。仪式在竖桅的这一天举行,而这一天是由先生择定的。祭祀一定要在戌时(晚19—2l时)。用四张八仙桌朝西北(据说风神驻西北宫)合并,三牲齐全,荤素菜食计36盆,酒杯18只(据说风神有18兄弟),红烛2支,香1炉,香炉下压写有“众风神码”的纸码。船主在磕头祈祷时说我家船小,经不得大风大浪,望风神菩萨另眼相待之类的话。送神时则说:“今日小菜不丰,待船出海捕得大黄鱼、大墨鱼和大带鱼等再请众位风神菩萨到席。”说罢,用烛火烧掉神码,表示送风神。
新船造成祭众神。经过紧张而慎重的两个多月,一条木帆船(大捕船)终于造起来了。于是船主请先生测算一个吉日,祭祀众神,并为船眼开光。众神是前面祭祀过的龙王、船神、海神、潮神、财神、观世音、风神和请来庙牒的某庙的尊神,号称八大神。观世音不沾荤,已有神龛在船舱,便在船舱设素祭供。其余七神在船头合并六张八仙桌一起祭供,供礼有全猪、全羊、全鸡、3盘糕、2盘馒头、3盘素菜、1盘水果、3盘鲜鱼、1盘凤蛋(即鸡蛋12个),共计16盘荤素大菜。摆12只酒杯(闰月13只),点2支红烛、3炷香,香炉下是一张写着“众神码”的黄纸。所有参加祭祀的人都要在家里沐浴过,船主更讲洁净,从造船开始一直是夫妻分床,沐浴后换上崭新的衣服主祭。他先拜观音,后拜众神。接着,船主的本家按辈分大小依次先上船舱拜观音(女人不准上船),然后下船拜众神。船主的亲戚朋友在家沐浴后挑着酒和馒头来恭贺。据说新船开光日拜神,人能增福加寿,眼睛到老不花,所以来客特别多。船匠等时辰一到,放完鞭炮,便说:“恭喜你船老板,众神菩萨上天廷已奏请玉帝,今日今时已准许你渔船揭牒开光。”船主答谢后,船匠取下彩线和封牒。一条船诞生了。于是,鞭炮鼓乐齐鸣,龙灯也舞起来了。龙灯舞罢,船神拜谢众神护佑开光,并祈祷日后保佑,然后送神。
新船下水前抛洒钱物讨好运。在奉化,新船下水前用三牲及发糕等“祭出洋(海)菩萨”,或曰“洋夫菩萨”,同时祭供村庙菩萨。船主雇用的渔手、伙计、老大等人也都在这一天来到船上,跪拜洋夫菩萨。祭毕,船主站在船上,把馒头抛向围观的人群,据说抢馒头的人越多,船主的财运就越好。抛馒头时有人唱歌谣,大都是祝福词,例如“四方馒头都抛到,一年四季保太平。捕鱼落洋多顺风,大发洋财归家门”。在海州,新船下水前的庆贺叫“戴冠”,先祭神,再由船主拿钱出来,交给木匠师傅向舱里抛撒。一般用铜板,大户人家掺些银圆。他一边抛,一边祝福此举将为船主带来荣华富贵。
新船下水后,起船名,谢众人。在海州,船主要按俗规办丰盛的酒席款待工匠,并在宴席上请大师傅为新船命名。一旦命名,哪怕几经拍卖,名字不可改变。船有大名,例如“张大兴”、“陶大顺”,随船主得名;还有小名或诨名,例如“大蛤蟆”、“小白菜”之类,由大师傅随口而定。船在坞内要张灯结彩,请戏班子助兴。亲友邻居均来道贺,所送的礼物俗定为糕、粽、鸡、鱼,全有吉祥含义。从此,船上要日夜有人吃住,叫做压船。奉化人也是大宴亲友,谓之办落河酒,地点在船上。临走,船主分给每位客人一对馒头带回家。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至此算是大功告成了。造船的习俗如此复杂,只是因为船对船主万分重要。
二、捕鱼过程的习俗
捕鱼按作业地点可以分为海洋捕鱼和内河湖泊捕鱼两大类,按使用工具和方法可以分为网捕、钩捕、笼捕、鸟捕、叉捕以及徒手捕数类,它们各有针对性,也各有妙处,并形成了各自的一套操作过程。例如鸟捕,是饲养鱼鹰(鸬鹚)等食鱼的鸟替人捕鱼,主要用于内河湖泊。渔民下水捕鱼前不让它们吃饱,用绳子拴住它们的食道,使它们不能把捕到的鱼吞入肚子。训练有素的渔鸟捕到鱼后自动上船,将鱼交给主人,换取一条小鱼为食。季节不同,易于捕捉的鱼也不同,鄱阳湖地区的民谣说,渔鸟“春捕鲇,夏捕鳜,秋捕杂色,冬捕鲤”。因为海洋捕鱼最富于挑战性,渔民应付挑战的文化也最复杂,所以我们试以海洋捕鱼的过程来介绍有关的习俗。
出海前的备战表现了丰富的民俗。出海捕鱼是一种不同于陆地生活的生活方式,渔民在进入角色之前必须准备好物质,调整好心态,这时的民俗就是为此服务的。这里择要叙述两个方面的习俗,即请神保佑和以火驱邪。
出海渔民必定要请神保佑。沿海地区普遍信奉“天后圣母娘娘”(妈祖),城镇乡村到处建有天后宫。出海渔民通常按户按船按庄用红纸开列详细名单,放在天后娘娘神像前,祈求天后圣母保佑每一个人的安全。更慎重一些的做法是,把自己的船一板一钉都不差地做成小模型,放在天后宫内,祈祷娘娘护佑此船。凡是出远海的船均在后舱的舵楼内供奉娘娘神龛,龛前放香炉和海针(指南针),从开船到一个航次结束靠岸,香火不断。他们就以海针定方向,以烧香定时间。浙江象山港的渔民在出海前要请菩萨(名曰“请虚空”),讨令箭。当地渔村都建有神庙,供奉妈祖娘娘、当境虚空、真君大帝等。在出海前,船主以全猪全羊等供品摆在庙里祭祀,船老大跪在中间带领全体船员叩拜祈祷。祭毕,老大从神前的令箭筒内抽出一支令箭请回去,插在自己的船头供奉起来。
以火驱邪是在装备渔具和物资时举行的仪式。海州人称之为照财神路或照网,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人们先把网具和食物整齐地摆放在靠近船的岸边,船老大点燃用花皮(桦树皮)和芦柴捆成的火把,俗称财神把子,把自己上上下下照一遍,尤其是两只手要轮换照几下,边照边说:“花皮燎燎手,金银财宝动笆斗;花皮照照身,马鲛鳓鱼装不清。”然后把所有船员、要装船的物资以及船头船尾、舱里舱外统统照一遍,同时说“吉星高照”之类的“彩话”。据说所有的人、物和整条船一经照过,晦气恶气和妖魔鬼怪全被赶跑,充溢着喜气和财气。从此刻起,再不许其他人靠近,以免又带来不洁。照完之后,火把应该剩一尺多长,由船老大扔到海里,让它随风向下流漂去。老大边扔边说:“所有晦气都给大老爷(鲨鱼)。”火把扔到海里应该继续燃烧,漂向远方,也就是把晦气带到远处。扔不好火把的老大被认为是不称职的。浙江沿海的渔民背网去海边时,船员每人手握一根桃树枝,船老大肩扛一把扎着红布的道叉,手提一只燃着炭的火囱,走在背网队伍的后面压阵。队伍边走边喊:“网来了!网来了!”以免妇女撞见,带来晦气。船主事先要在途中烧一堆火,背网的人经过时,必须挨个跳过去。压阵的老大从火囱中捞起一把红火往后一撒,纵身跳过火堆,称为“断邪气”。一切邪气无法跟着上船,他们出海就会百事顺利。
出海捕到的第一网鱼通常要特别对待。黄海的渔民用它们祭祀龙王和天后娘娘。有的拿生鱼在船头祭祀龙王海神后,整鱼下锅,不去鳞,不破肚。东海渔民的习俗是,由“头网”(相当于副老大的船员)先从渔网摘下一尾鱼,投进鱼舱时高喊:“哎!进舱十万嘞!”把它作为丰收的开端。他们还要从第一网鱼里挑选几尾既大又肥的鱼请太公太婆,祈求祖宗保佑。吃第一次捕的鱼时,只吃上面半身,留下靠碗底的一面,预兆有鱼(余)。有些鱼他们是不捕的。东海渔民一不捕死鱼,二不捕海和尚,三不捕海龟。渔民视海和尚为不祥之物,若无意中捕到,连忙捞起来扔掉。他们认为海龟是龙王的将军,不能得罪。捕到了海龟,要扎红布放回去。放走时还要一边撒茶、米和盐,一边求饶:“小人不知,冒犯将军,请龙王恕罪。”
船上的日常生活有许多禁忌,以避免人为地带来不祥之兆,保证船员最大限度地消除担忧和恐惧。最忌讳的是涉及“翻”、“反”、“四”(死)的词语和动作。船上烧鱼,鱼下锅后就不再翻身。吃鱼时也不翻身。翻身意味翻船。锅盖不能口子朝上,放碗不能碗口向下,搬动所有物件都不准大翻个,正确的方法是前后左右挪动,违俗的动作是翻船的兆头。筷子不能搁在碗口上,因为它象形船出事后撑篙浮在海面上。表示“四”则说“双双”。在船上,动不动,怎么动,都是有规矩的。吃饭时,鱼放在什么地方,就不能再挪动,一动就预示“鱼跑了”。船员在同一个航次中,第一次蹲在某处吃饭,以后每一顿饭都得蹲在同一个地方,否则叫“离了窝”,很不吉利。吃饭时,只能蹲着,屁股不能着船。渔民通常不遗弃东西在海上,这有两个说法:一说海是龙王的世界,人不能污染;一说海上的妖魔会沿着遗弃物的人味来找替身。因此,渔民在海上不剃头刮须,洗脸水和所有吃剩下的饭菜,包括鱼骨头、涮锅水,不准倒进大海,要储存在缸里带回陆地。大小便更不可随便。睡觉应该侧卧或仰卧,不准俯卧,因为男尸漂在水里是脸朝下、屁股朝上的。
渔民在海上特别避免触犯龙王和天后娘娘,遇到鲨鱼和鲸鱼时要举行拜大老爷仪式。六月三日是龙王生日,海船或回岸,或就地休息,不打扰龙王。龙王庆寿,鱼鳖虾蟹都要到龙宫贺寿,如果捕杀了前去的鱼王虾侯,引起龙王发怒,就会船毁人亡。船上供奉天后娘娘,无论天气多么炎热,船上人不能脱光衣服,即使是换衣服,尤其是下身衣服,一定要躲进住人的舱进行。谁也不敢赤身露体触犯娘娘。渔民凡是遇到风险,都要烧香磕头祈祷。船在海上遇到鲨鱼和鲸鱼,轻则网破,重则船翻,所以渔民惧怕它们,把它们统称为“大老爷”。传说大老爷的百步之前总有各种鱼在水面蹦跳,它们是大老爷的“跳班”。渔民见有跳班出现,船上要敲锣,烧香烧纸,磕头,边向海里撒米边祷告,“请大老爷多行方便,到远处去吧,保佑小民平安”。这就是拜大老爷的仪式。此外,还有呼风、喝浪的习俗。有风才好行船,需要风的时候,船上的人一起喊:“风来啊!风来啊!”这叫“唤风”。如果风浪太大,全船人都站在舱板上做好应急准备,一起高喊:“小啊!小啊!”这叫“喝浪”。东海渔民遇到大风浪时,认为是妖魔鬼怪在作祟,就烧纸或往海里撒纸,并由船老大祈祷:“伢是蹩脚人(穷人),祖宗三代清白良民,家里有老有少,靠捕鱼度日,赚几个苦力钱,无有东西好奉献,请侬到洋洲地界去。这点小意思(纸钱)给侬做盘缠。快去,快去!早去早得福!”
船上作业是集体劳动,渔民习惯喊号子。“船是三块板,动身就要喊。”号子是节奏鲜明的欢乐歌和喜庆话,既能协调动作,也能激发精神。渔民起篷、起锚、拨弹、点水,从开船到取鱼地点抛锚、打桩、吊货,都是在号子声中操作。海州渔民有时用抑扬顿挫的“啊嗨哟”统一动作,但更多的是用彩话来号令行动。例如起锚时说:“起锚步步高,取彩今年好。”船到取鱼的海区,抛锚后要打桩系网,打桩用的石榔头叫“斗”,由七八个人抬着打。领头的先唱:“大网张张口,就有豆腐酒。”接着,边打边唱:“打得好,张(即下网)得好。打得深,张万斤……”起网是船在海上活动的高潮,除船老大以外,全体动手。拉网的号子有:“搁劲拉,大把掐(意为抓大鱼);掐得准,上得稳;朝舱倒,个个笑;装满载,大发财;发大财,家家好。”起网取到第一条鱼,要拿到船头船尾、舱里舱外到处摔(俗称“掼”),并伴以彩话:“掼得好,张得巧;掼到哪,装到那;满船掼,张十万。”
海上互助和救援也有一套俗规。互助的制度化表现为结帮出海。远海捕鱼通常由一个地方的几十只船结成一帮前往,敬请一个威望和本领都出众的船老大为总老大,俗称“旗民”,他所在的船叫“旗船”,桅上有特殊的旗号。各船看旗船的动作行动,获丰收后都要给总老大送礼。在海上,大家互相照应,共同克服困难。海上求助,不准招手呼喊,应该拿物件平举起来大转转或摇晃,这叫“晤”。看到有船在晤自己,必须立即靠拢上去,哪怕正在开网拿鱼也要放下。见到漂流的尸体,要打捞起来,称为“拾元宝”,运回陆地。若是无主尸体,还要出钱埋葬,葬地多集中一处,称为“义地”。打捞尸体时,要用镶边篷布蒙住船眼,以避邪气。据说死者的阴魂将会保佑他们。
渔船丰收,有报喜讯、比产量等风俗。黄海渔民在驶近家乡时,习惯在桅杆顶上挂红布“挑子”,远远地向家里报喜。村里人一见挑子,即驾舢板前往迎接,有的甚至游泳去贺喜。船上已经蒸下白面饽饽,热情接待来迎来贺的人。东海渔民返乡后要评比产量,谓之“举鬃”,根据产量分配荣誉和敬神的捐款。温州沿海渔民冬春汛散海回来比产量,第一名称为头鬃,依次排到十五鬃。头鬃最荣耀,给天后宫演戏、祭祀的捐款也最高。演戏之时,将有红榜贴出,“某月某日夜场天后圣母案前梨园一部头号某某某船敬”。再由头、二、三鬃船在海滩设坛祭海,供品有猪头五牲、糕点糖果以及用面团捏成的各种人物。此俗名曰“迎猪头”。
沿海捕鱼“自船自网自老大”的极少,大多采取合伙(股份)的形式,收入的分配俗称分份子。黄海渔民实行船网人四股分成,即船占两股,网占一股,船员占一股。出海捕鱼起码有五人在船上干活,他们得到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三、渔民特色的习俗
渔民的习俗即表现为特有的,如船俗和渔业过程的习俗,这是由该行业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方式所决定的;也表现为与其他行业共有,同时又独具特色的,如婚丧和节庆,其中招魂和春节的渔业特色尤其鲜明。
在传统社会,劳动死亡人数最多的大概就是渔业,而海上死亡与中国人的价值观是尖锐冲突的。“寿终正寝”在中国人的人生价值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有非常严密的“慎终”习俗。按照传统观念,海上死亡造成尸魂漂泊,既威胁他人,又是家属不可克服的心理障碍。为了使现实与价值观协调,沿海形成了渔业特色的“安魂曲”,即广泛流行的招魂仪式。人们以物代尸,请道士主持招魂,有的先招魂后埋葬,有的先埋葬后招魂。浙江坎门岛地区的招魂代表一个类型:人们扎一个稻草人,里面放一张写着死者生死时辰的纸,吊在一根竹竿上,插在海滩边近水处,下面设坛,请道士诵经念咒。潮水渐渐涨上来,到稻草人点着水,算是招了魂。然后,将稻草人入殓小棺材埋葬。
浙江象山港周围渔村的招魂代表另一个类型:知道家人死在海上以后,做一个纸人放在棺材里抬去埋葬。然后请道士在海滩或船埠头排起桌子,上置一个纸人,摆上死者生前爱吃的东西,并写上红绿对联,红的写“忍别亲人去矣”,绿的写“还期化鹤归来”。海滩上放一只纸船。道士放过焰口,待潮水上涨时将纸船内的香烛点燃,让它随风飘荡,燃着纸船。这表示用船接回死者。
渔民春节的节俗活动是与船联系在一起的。每届大年三十,船主白天上船将各处打扫干净,讲究一点的用对联、彩带和吉祥物把船装扮得焕然一新,最起码的也要在舱门上张贴大红对联。入夜,鸣锣上船请天后娘娘回家过年。正月初一,五更起来第一件事就是鸣锣登船拜祭,然后才回家给人拜年。可见船是春节活动的一个中心。渔民春节的渔业特色集中表现在大年三十祭神驱邪和春联的内容上。我们先看祭神驱邪的过程。海州渔民是在腊月三十中午进行:船老大带领全体船员到船前,面对大海祭祀龙王和天后娘娘。此时不许说话,叫“闷声大发财”。然后,船老大杀公鸡,把鸡血淋在船头两侧驱邪赶恶气,叫“挂红”。最后,大家吃猪头,喝团圆酒,互相祝愿明年大发财源。
渔船的对联总是围绕安全行海而发财致富的。海州渔民在吃中饭后,满船贴春联,谓之“贴红对子”。各个部位都有相应的用语,已成习惯。船头和船后梢贴“招财进宝”、“日进斗金”、“黄金万两”、“斗大金元宝”等语,并且,最有意思的是它们必须连体写成一个个大斗方。斗方两边贴对联,船头的如“船头无浪多招宝,船后生风广进财”,横批“一本万利”;船后梢的如“顺风相送,满载而归”,横批“一路福星”,等等。在船两侧的桡上,左贴斗方“龙”,右贴斗方“虎”或“凤”。不是龙虎,就是龙凤。最多五条桅,桅杆上贴单行竖条,大桅贴“大将军八面威风”,二桅贴“二将军起步先行(开船总是先拔二桅)”,三桅贴“三将军日行千里”,四桅贴“四将军一路福星”,五桅贴“五将军五路财神”。船的四角和桅杆顶扯起彩幡、彩带和顺风旗,顺风旗做成各种鱼和公鸡(“鸡”谐“吉”,公鸡还镇邪)的形状,还要把成把的芝麻秆扯在大桅的顶端,意为“摇钱树”、“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