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哲学原理十五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张华死得值吗

大家知道,风华正茂的张华为了救粪坑中挣扎的老人而壮烈牺牲,曾引起全国学习张华英雄事迹的热潮。但是,有人对此甚为困惑:难道应该用年轻的生命换年老的生命?张华死得值吗?

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在自我利益与社会或他人利益发生冲突而不可两全的情况下,“最大利益净余额”标准表现为“无私利他、自我牺牲”标准。按照这一标准,便应该为了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而牺牲自我利益(亦即害己利他、自我牺牲),而不应该为了自我利益而牺牲社会和他人利益(亦即害他利己、损人利己)。因为社会和他人的任何利益,总体讲来,都大于自我的任何利益。所以,害己利他、自我牺牲,其净余额是利,符合最大利益净余额标准;反之,害他利己、损人利己,其净余额是害,违背最大利益净余额标准。Louis P.Pojman, Ethical theory: 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 second edition,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5, pp.478-479.

诚然,在某些场合,当己他利益发生冲突时,利他之利可能小于利己之利。张华救老人就是这种场合的典型事例。因为在这种场合,张华的利他之利是一位老年人的生命,显然小于其利己之利:年轻的生命。所以,在这种场合,张华利他害己、自我牺牲,其净余额是害;反之,如果张华保全自己的性命而置老人死活于不顾,其差确实是利。但是,从总体上说,当利己与利他发生冲突、不能两全之时,每个人只有牺牲自我利益,才能保障社会存在发展;而只有社会存在发展,每个自我才能生存。反之,如果每个人在己他利益发生冲突、不能两全时,不是自我牺牲而是损人利己,那么,人们便会彼此损害、乱成一团,从而社会也就不可能存在发展;社会不能存在发展,每个自我便不可能生存。这样,自我牺牲,就某一具体场合来说,可能害大于利;但从总体上说,却既保全了社会,又保全了自我,因而利大于害。反之,损人利己,就某一具体场合来说,可能利大于害;但从总体上说,却既牺牲了社会,又牺牲了每个自我,因而害大于利。

问题是,如果利他害己以致牺牲自我性命,从总体上说,也有利自我吗?是的。因为如果没有社会,一个人独自生存,其死亡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显然远远大于他生活于社会中———当自我性命与更重要的社会利益、他人性命发生冲突、不能两全时———自我牺牲而死亡的可能性。所以,每个人在自我性命与更重要的社会利益、他人性命不能两全时,牺牲自我性命,确实极其有害自己;但是,如果每个人在此种场合都不是牺牲自我性命,而是牺牲社会和他人性命,那么,社会便不会存在,每个人便会面临更大可能的死亡。因此,当自我性命与更重要的社会利益、他人性命发生冲突时选择自我牺牲,从总体上看,是选择了一种较小可能的死亡,是利己。

对于这个道理,法国伦理学家爱尔维修曾举一例。他说,有一百个人因轮船失事滞留在一座无物可食的荒岛上,等待救援。终于到了这一天:如果不吃人,所有的人都会饿死。这时,每个人显然都会同意抽签,中签者自我牺牲:被其他人吃掉。中签者自我牺牲是利己还是害己?表面看是害己,但从总体上看却是利己。因为他选择了较小可能的死亡:他若不抽签,是百分之百的死亡;他抽签而自我牺牲,只是百分之一可能性的死亡。人们之所以认为自我牺牲有害自我,就是因为他们只见自我牺牲的现象而不见其实质,只见自我牺牲的具体场合而不见其总体联系。

可见,不论在何种场合,不论在该场合自我牺牲之差是多么大的害,而损人利己之差是多么大的利,从总体上看,自我牺牲之差却都是利,而损人利己之差却都是害。总体大于局部,所以,自我牺牲的总体之利,大于损人利己的局部之利,其最终净余额是利,是利益总量的增加。反之,损人利己的总体之害,大于自我牺牲的局部之害,其最终净余额是害,是利益总量的减少。因此,当自我利益与社会、他人利益发生冲突、不能两全时,只有自我牺牲,才符合“最大利益净余额”原则,才是应该的、道德的:自我牺牲是在自我利益与社会、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情况下的道德终极标准。这就是张华应该为救一个老人而牺牲自己年轻生命的缘故,也就是张华死得值的缘故。

不过,人们对于自我牺牲含义的理解,往往过于狭窄:自我牺牲是无私利他的极端,是无私利他的最高境界。然而,真正讲来,不但凡是自我牺牲都是无私利他,而且凡是无私利他也都是自我牺牲。自我牺牲之为利益冲突的道德终极标准,显然意味着:自我牺牲是自我利益之牺牲。因此,自我牺牲包括自我性命之牺牲,但不必是自我性命之牺牲:只要是自我利益受到损失、压抑、侵犯,则不论这种利益如何微小,都属于自我牺牲范畴。准此观之,任何无私利他便都是一种自我牺牲。因为任何无私利他,至少都必须压抑、牺牲自己一定的利己欲望和自由以及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这不就是自我利益之牺牲吗?看见一人落水挣扎,我救他上岸。按照通常的理解,我如果未被淹死,便是无私利他;只有我被淹死才是自我牺牲。其实,我未被淹死,也是自我牺牲:牺牲了自我的时间、劳动、安全。路见乞丐,我给他一元钱,这是无私利他,也是自我牺牲:牺牲了自己一元钱。

可见,一切无私利他都是自我牺牲;一切自我牺牲也都是无私利他:自我牺牲与无私利他是同一概念。不过,自我牺牲易生歧义、外延模糊,而无私利他则简单明了、外延明确。因此,作为自我利益与社会、他人利益发生冲突的道德终极标准,与其说是自我牺牲,不如说是无私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