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趣味
一、趣味的概念
孟德斯鸠认为:“趣味最普遍的一个定义,就是通过感觉使我们注意到某一事物的那种东西。”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描述道:“对美的事物的判断需要趣味。”爱德蒙·博克说:“我所指的趣,不过是功能即心灵的功能,这些功能或受想象力作品和精美艺术品的作用或关于想象力作品和精美艺术品的判断。”杰德勒强调:“趣……自身虽然是一种感觉,但考虑到其他要素应当属于想象。”由此可见,他们总的来说,是从个体感受能力的角度谈趣,认为趣与人的想象力有关或者说是一种直觉感官,成为一种体验想象快感的能力。趣是人类对有意思、有意义的事件、活动、物品等的情感判断,趣味会引起人们情感的反应:喜、怒、悲、惊等。
“趣”有差异性和共同性两个特点。
(一)趣的差异性
“趣”的差异性是由人的个体差异性、区域的差异性、时代的差异性所决定的。由于“趣”的主体是人,人会对某种东西或某个故事或某个场景产生出不同的趣。因此“趣”会因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和不同个体而有所差异。也就是说“趣”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个体性等特点。
1. 趣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因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就会积淀出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文化,“趣”味就自然地具有本民族的特点。例如颜色,不同的民族对于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趣味。在西方有的国家女子结婚则穿着白色的婚纱用以表示纯洁、圣洁、光明、神圣等意思,而在我国的传统中却以红色表示喜庆、红火、热闹等。
2. 趣的个体性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教育程度、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信仰崇拜、艺术修养等方面的不同,就有可能造成不同的“趣”意趋向。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也曾经说过:“人一方面有先天的品质,另一方面也有着为生活情况所养成的品质”。
3. 趣的时代性
人生活在某个特定的时代,那么他的思想观念就会深受这个时代的影响。魏晋时期以身材瘦削、秀骨清相为美,唐朝以身材丰满、肥胰富态为美。可见各个时代的文化背景有所不同,“趣”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印记。
(二)“趣”的共同性
我国早在两千年前孟子在他的《告子上》中就有这么一段论述:“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讲的“同嗜”“同听”“同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指共同的趣味。如李白、莎士比亚、歌德这些伟大作家的诗篇,就早已超越了民族、地域、时代,而成为全世界人类的文化瑰宝。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贝多芬的钢琴曲,也早已被世界人民所珍爱。不仅在艺术的“趣”意范畴人们有着共同性,在自然界的“趣”意方面人们也有着共同性,如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处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南亚的马尔代夫群岛、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等都被世界人民所热爱。
二、趣味与设计
(一)趣味
在我国“趣”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且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从一个普通词汇转换为一个重要的词汇。但对于“趣”理性的探究却很晚,在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除了对“趣”本身的理论研究外,现在更多的学者是把“趣”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比如说“趣”在建筑领域的研究与运用,“趣”在广告设计领域的研究与运用,还有“趣”在工业产品设计等领域的研究与运用等。
趣味,如果是天然的,往往随着感觉的开始便开始了。我们常常听说,小孩和野人喜欢鲜艳斑驳的色彩;最天真的人们欣赏洁净的纱帐、发亮的油漆、光滑的瓶罐。乡村的小园是最灿烂鲜花的简单缀合,并提供了宁静。儿童音乐的全部内容不过是活泼热闹;原始的歌曲除了要求谱上若干单调的节奏以外,并未添加什么形式。它们是真诚的证据,这种素朴不是缺乏趣味,而是趣味的一类。
人们生活中怎样描述“趣”与创造“趣”呢?有两类方法可供借鉴。
1. 与“趣”有关的组词
与“趣”有关的词组有兴趣、乐趣、情趣、风趣、理趣、野趣、雅趣、童趣、志趣、旨趣、生趣、意趣、易趣、异趣、逸趣、怪趣、欢趣、妙趣、闲趣,逗趣、奇趣、谐趣、撷趣、巧趣、新趣、瓷趣、幽趣、天趣、猴趣、恶趣、归趣,知趣、诗趣、真趣等。
2. 表示趣的词语
表示趣的词语有滑稽、幽默、怪诞、可笑、机智、巧合、谐谑、嬉戏、奇想、喜剧、奇遇、插曲、魔术、诙谐等。
(二)设计
设计中通过“趣味”方式的产品设计,去平衡与干扰人们生存的心态,以满足情感的诉求。
1. 以“童趣”为例
“童趣”,多指一种单纯自然的倾向,是儿童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含有天真与自然的美妙。但也不仅仅是儿童才有“童趣”,许多青年人、老年人他们也有童心、“童趣”。不论什么年龄段的人,只要童心未泯,都有童趣,都渴望童趣。
在服装设计方面,设计师让·夏尔·德·卡斯泰尔巴雅克(Jean-Charlesde Castelbajac)所设计的成人服装就常常充满童趣。如图3-10中可爱、简单的科米蛙 (Kermit the Frog) 以耀眼的图案出现在成人女装的整件上衣上,既时尚又充满童趣。他对服装细节的处理耐人回味,他把服装上颇具酷感的拉链设计成人脸的图案,新颖、个性又幽默、诙谐。
图3-10 大青蛙布偶秀
2. 以“野趣”为例
“野趣”是指山水间、田野间的趣味。“野趣”一词在我国古代出现得也较早,早在唐宋年间就已经出现,例如宋朝周密的《癸辛杂识前集·吴兴园圃》中记载:“倪文节别墅,在岘山之傍,取浮玉山、碧浪湖合而为名。中有藏书楼,极有野趣。”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但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都市的人们整天面对的都是高楼大厦,冷冰冰的高科技产品,整天都被钢筋水泥等包裹得严严实实。所以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归自然,享受山林间、湖水畔的“野趣”。实现“野趣”可以有许许多多的产品,让人们心情得到放松,得到欢愉。如图3-11所示,是古人的“野趣”行乐图,即使是今天也“野趣”十足,能引起了大家感情的共鸣。
图3-11 古今野趣的区别何在
从CCL语料库中我们获得了95条有关“野趣”的记载,得到了一些有“野趣”的场景和故事,见表3-10。
表3-10 有“野趣”的场景和故事
3. 以“乐趣”为例
“乐趣”就是使人感到快乐的情趣,它是“趣”意情感启动所带来的结果,即使人高兴、快乐。这个词汇出现的较早,在宋代梅尧臣的《依韵和通判太博雪后招饮》中就曾提及“乐趣”一词:“雪晴何所乐,乐趣在怀中。”“乐趣”也可以分类,可以按快乐的多少、快乐持续时间的长短、快乐的深浅等进行分类。总之,任何事物都有潜力使得人们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CCL(center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PKU,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中我们获得了2422条相关信息,当然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乐趣”,也有一些人有着相同的“乐趣”,这里只提取出来一部分人认为有“乐趣”的事或物(表3-11)供设计之用。
表3-11 启动“乐趣”的活动或物
以下这段是网易公开课TED中一个关于“如何培养创造力和自信心”讲座的内容片段。
道格·迪兹(Doug Dietz)是个技术型人才,他设计大型的医用成像设备。他为通用电气(GE)工作,有非常成功的事业。不过他也曾有危机时刻,他在医院里观察他的核磁共振仪的实际使用时,看到一个小女孩被吓哭了。然后道格心情沮丧地发现:医院里将近80%的儿科患者需要服用镇静剂才能做核磁共振。而在此之前他一直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他觉得自己的这台机器能拯救生命,然而事实给了他很大的打击:这台机器给孩子们带来的是恐惧。就在那时,他正在斯坦福设计学院学习,他知道了设计性思维、同情心以及迭代的原型设计,他运用这些新知识重新设计了扫描检查的全部体验,他把核磁共振检查变成了孩子们的大冒险(图3-12),他在墙上和机器上画上图案,他请懂孩子们的人对医务人员重新培训,比如说儿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次独特的体验,他们对孩子们解释噪声和检查舱的运行,他们对来检查的孩子们说:“好了,你现在要潜入这艘海盗船,别乱动,不然海盗会发现你的。”结果是戏剧化的,需要服用镇静剂的孩子从80%降到了10%,医院和通用电气公司对此都很高兴,他们不用一直找麻醉师了,每天可以做的检查数量增加了,这个定量结果十分显著,但道格真正在乎的是定性结论,他陪同一位母亲等待她的孩子完成检查,当小女孩做完了检查,她跑到妈妈那儿说:“妈妈,我们明天还能来吗?”
图3-12 核磁共振变成了孩子们的大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