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样本数据说明
为及时准确地了解我国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为教育决策和毕业生就业提供更丰富有效的信息,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先后申请了十多项重要课题,开始对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调查,并建立起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库。这些课题包括: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国家重点课题“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的相互作用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研究”和“高校毕业生求职效率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相互作用”、教育部财务司课题“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监测和分析”等。
从2003年开始,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每隔一年对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于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和2013年进行了六次大规模的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当年的应届毕业生,调查时间是当年的6月份。每次调查都参照我国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学校类型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等进行抽样,努力使得调查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发放问卷时,对每所抽样高校根据毕业生学科和学历层次按一定比例发放500-1000份问卷,每所高校调查数据并不能代表该校的毕业生总体,但是全部调查高校的汇总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样本具有代表性。问卷包括高校毕业生的基本信息、求职过程、就业状况、接受高等教育状况四部分。
表2-1 六次调查的样本数据说明

表2-1给出了六次调查的样本数据说明。在问卷调查的具体实施中,难免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使得样本的代表性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在2003年的调查中,西部地区负责调查的研究人员增加了该地区的高校数量,使得西部高校的数量相对较多。在2005年的调查中,一些高职大专院校的学生因为实习离开校园,未能完成调查任务,使得样本中高职大专院校的数量偏少,同时也使得专科生的比例偏低。在2007年和2009年的调查中,一些西部地区的高校未能完成调查任务,使得西部高校的数量偏少。在2011年的问卷调查之前,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的师生赴调查高校进行了访谈,确保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因此,2011年的问卷调查在六次调查中较为理想。在2013年的调查中,专科生的比例偏低。
从前五次调查的样本统计描述看,性别比例结构的变化趋势明显,男性所占的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从2003年的57.9%下降到2011年的49.1%。这一趋势与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体的性别结构的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总体数据显示,2009年女性毕业生在数量上首次超过男性成为高校毕业生的主体(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2011)。另外,2013年的男性比例有所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