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一站:5G与AR/VR的融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PC互联网

PC互联网的发展时间主要在1990~2010年。

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Intel 芯片和 Windows 操作系统紧密绑定,撇开IBM,开始在新的领域 PC 端发力,通过打造稳定、可靠的桌面端 CPU+OS 计算平台,支持大量的电子制造企业和初创 PC 公司,在短短的10年内建立了基于 Wintel 的 PC 计算技术标准架构,开启了全球PC 时代。在主导 PC 端后,Wintel 开始反攻服务器端市场,Intel在1998 年推出至强服务器高性能芯片,微软也配套推出了 Windows NT Server 操作系统,目前 Intel 在全球服务器芯片市场份额超过 90%,Windows Server 全球市场份额也超过 70%,而 IBM 仅在高端服务器市场有一定的份额。

Wintel 能够引领 PC 时代,建立百万级应用生态的方法和关键是构建了一套基于 CPU+OS 统一技术体系的应用生态,包括:CPU+OS 组合的计算平台、计算平台之上的应用生态管理平台、通过应用生态管理平台进行应用开发运行、分发部署等,从而形成了极其丰富的应用生态。

网络技术是紧跟计算技术变革而跨越发展的。在新 CPU+OS 组合的个人计算平台出现并快速发展中,大量应用联网及数据传输的需求极大地推动了与计算相适应的网络技术跨越式发展。在服务器端计算时代,网络技术以局域网为主,满足点到点的数据传输。而到了 PC 计算时代,局域网已无法满足海量个人计算机的联网需求,因此,出现了基于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1990 年,美国个人计算机市场渗透率达 22%,硬件市场开始加速增长。PC 互联网终端从 1980 年开始实现商业化推广,经过 10 年的技术发展和市场培育,市场对个人计算机有了良好的认知,潜在用户群体规模十分可观。1993 年,美国政府推动“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各大硬件和整机生产厂商实现了业绩和销量的快速扩展,推动了微软、英特尔等一批公司股价的高速上涨。

1994年,中国第一个全国性TCP/IP互联网工程建成,标志了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但直到1999年前后,随着门户网站的出现和计算机的逐渐普及,我国才正式开始进入民用互联网时代。CNNIC从1997年开始,每年会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从CNNIC统计的互联网接入方式来看,2011年之前,用户接入互联网的主要途径是计算机(台式和笔记本)。根据CNNIC的数据,截至1999年12月31日,中国的上网用户数约890万户;到2005年,中国的网民数量达到1.11亿人,在人口中的渗透率达到了9%左右。根据传播学中的“扩散S曲线理论”,当一种新产品在其潜在市场中占据10%~25%份额之际,扩散率就将急剧上升。2006年,互联网开始加速在人群中渗透增长;2005~2011年期间,互联网网民复合增长率达到30%,网民数量突破5.1亿人,在中国人口中的渗透率达到38%以上。其后,依靠计算机带来的用户增长开始逐渐放缓,增量用户的主要推动力开始切换为智能手机。

PC互联网的启动、加速发展和成熟期如图1-1所示。

图1-1 PC互联网的启动、加速发展和成熟期

在经历 10 年的高速发展后,2000年,美国PC渗透率达到 55%,互联网接入率接近 50%,随着行业规模增速放缓、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整体 PC硬件行业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增速都开始下降。互联网早期主要发展历程参见表1-1。

表1-1 互联网早期主要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Softhouse、兴业证券研究所。

此时,互联网公司借由已经超过 50%的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渗透率迅速崛起。互联网企业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前期投入高,后期单位用户的边际成本几乎为 0。因此,在大量用户拥有计算机,并体验互联网一段时间后,互联网上的增值服务开始真正爆发。eBay、谷歌、亚马逊等网络公司在科技泡沫破裂之后迅速复苏,一直持续发展到现在。

PC互联网时代开启了第一次信息浪潮,人们可以通过 PC 连接全世界,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带来了 PC 的普及,信息产业迎来了第一次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