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与不凡:浙江防疫抗疫一线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我在方舱医院当院长

□陈晓华 吴朝香

2020年2月15日,武汉落雪。

虽然有暖气片,但黄陂方舱医院的室内温度仍然比较低,患者需要更多的被褥取暖。

上午查房的时候,何强就发现了这一点。于是,医护人员立马变身搬运工,将急需的物资拉进舱内。

被褥还好说,要将沉重的氧气瓶拉进方舱,则要费力许多。不过,总算有小推车可以用,这比何强之前所在的江汉方舱医院要好很多。那时,一个医护人员根本扛不动氧气瓶,便几个人推着,在地上转着往前走。

本来可以请工作人员搬运这些物资,但是,多一个人,就要多使用一套防护装备。

所以,方舱医院里的医护人员不仅仅是医护人员,他们还要做很多额外的工作。

何强是浙江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2月4日,何强带领由浙江省人民医院21位医护人员组成的浙江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出征武汉。

何强和他的队伍先是被安排在江汉方舱医院。2月11日,他又接到通知,支援武汉市黄陂区,建设由武汉黄陂体育馆改造的方舱医院。

2月14日,何强接到武汉市委组织部发文——他被任命为黄陂方舱医院院长。

何强工作照

每天7点到19点,是何强的工作时间。他要查房、会诊、协调医院建设、学习最新的诊疗方案……

2月15日这天,到20点,何强还没有吃上饭,他刚刚结束一个讨论病情的会议。而整个白天,何强都在查房。

方舱医院医护人员每天的重要任务是筛查出重症患者。他们每天查房,3小时梳理一次。因为这里的患者基本都是轻症,所以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诊疗方案,是以口服药物为主,进行抗病毒治疗。

医护人员在黄陂方舱医院是6小时一班,一旦进舱,就不吃不喝。和在江汉方舱医院比,这已经好了很多。刚到那边时,他们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一位医生要管六七十名患者,时间非常紧张,现在起码每周可以轮休一天。

这里的患者,因为是轻症,总体来说,情绪还可以。我们的队伍里有心理医生,会为患者进行心理安抚。我每次查房时,患者都很配合,他们会说:“谢谢你们从浙江来帮忙。”

这是何强自述里的方舱医院日常。

何强到黄陂方舱医院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四院”)首任院长陈亚岗已经带领团队把这里建设得差不多了。

因为陈亚岗是传染病学方面的专家,这家方舱医院各方面都做得很到位。

在何强和他的团队入驻当天,黄陂方舱医院一期130多张床位,基本上已收满病患。2月14日晚上,这里又连夜建了一个B馆,新增加70张床位。

在何强的预计中,2月15日后半夜,B馆开始运转,在此之前,他要再复盘一遍流程:院感防护、设备设施……

在江汉方舱医院积累的经验被何强带到这里,比如医护人员如何进出舱,既要符合流程,又不能太烦琐,何强和他的团队不断将过程优化。

何强的团队在黄陂方舱医院还做了一件事,就是利用当地医院的信息系统,把患者的病历电子化,这样可以实现信息传输,比在江汉方舱医院的手工操作要便捷很多。

在何强的计划中,接下来会安排高年资医生进行远程会诊和指挥,这样一来,可以减少进舱人数,增大医护人员的安全系数,也可以节约防护物资。

作为方舱医院的院长,何强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而最大的压力有两个:

一是要保证患者的安全。所以,他们要及时筛选出重症患者,及时转运。新冠肺炎有一个特点——变化很快。有些患者白天还好好的,到了晚上就会突然发烧,还有的患者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肺部感染已经很严重。他遇到一位患者,原来患有脑梗,来的时候出现心律失常,发热后,氧饱和度很快下降,比较危险,他们很快把他转运出去了。他们每3个小时就要对患者进行一次摸排,做好预判。

二是要确保医护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不能出现感染。

形势在慢慢好转,何强对完成任务很有信心。

他希望到方舱医院的患者越来越少,最终不需要这里,他也不用再做这个院长。

这是何强最大的心愿。

(图片由浙江省人民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