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理论基础
自Smith(1776)[24]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来,经济学家们投身于“经济增长”这一研究目标已有200余年。Smith(1776)早就指出劳动分工、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并非所有经济学家都能认识到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动力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萨伊、穆勒和卡塞尔等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对实体经济没有实质性作用(货币面纱论);在Arrow(1964)[25]和Debreu(1959)[26]的或有要求权分析框架中认为信息是对称的,没有交易成本,因此金融系统的存在是不必要的,金融发展不过是“企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追随”的结果(Robinson, 1952)[27]。Lucas(1988)[28]认为,金融学家对金融体系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过于敏感,而发展经济学家则对金融体系的作用总是持怀疑态度(Stein, 1988[29];Chandavarkar, 1992[30])。在很多经济学家致力于“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一金融经济学的核心命题研究并取得越来越多的成果之后(如Schumpeter, 1912[31];Gurley & Shaw, 1955[32],1956[33],1957[34],1960[35];Goldsmith, 1969[36];Shaw, 1973[37];McKinnon, 1973[38];King & Levine, 1993a[1],1993b[2];Hellmann, 1994,1997[39];Levine, 1997[40];Beck et al.,2000[3]等),这种不利的局面才有所改变。但只要金融危机卷土重来,怀疑论观点就会甚嚣尘上(Zingales, 2015[41];Azariadis & Bucci, 2019[42])。鉴于此,本章首先回顾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基础理论(金融发展理论),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商业银行发展理论,特别是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其次在借鉴和修正现代银行产业组织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提出本书的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