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邂逅,最美的遇见(三)
我在第一次的班委会上,首先明确了每个班委的工作职责,然后强调了学习上的要求:力争在班级前10名;年级前50名。若想取得成绩,关键在第一步:每节课的每个问题都要举手发言,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否则每节课漏一个知识点,那每天要漏多少知识点。长年累月堆积的缺漏,课后是无法弥补的。
从此,我发现课堂上多了一双小手,这双手举得不高,举手的人好像缩成一团,怯生生的眼神好像在对我说:“别叫我,千万别叫我……”
不会放过你!从此没有一节课会不喊她发言。而且经常第一个就叫她。刚开始叫她发言时,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她更是胆战心惊,不敢站直,眼睛总是直视地面,声音像蚊子哼。
我疾步走到她面前,屏住呼吸,竖着耳朵,让她再说一遍,呵,居然是对的!
我回身向讲台走去,一边走一边用平静的声音,重复她的答案,我似乎在告诉她,我早知道你就会说这样说,没有什么可表扬的,这本来就是你原来的样子;我也是在告诉同学们,我选薛婷婷是有案可稽的。
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她战胜恐惧,树立自信;也只有这样,才能慢慢地在同学们中树立起她的威信。
如果说,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那么班委干部就是班级的五脏六腑,而每个同学都是班集体这个躯体里的细胞。我深信:一个班集体形成的标志,包括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健全的组织结构、严格的规章制度。其中,共同目标是导向,组织结构是核心,规章制度是保证。
我们的这个班集体现在是万事俱备,不欠东风。我坚信,它肯定会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
这一节班会课,我精神抖擞地站在讲台上,激情澎湃、思如泉涌。
我声情并茂地对他们说:“你们想在一个山环水抱,风景宜人,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的高等学府里去完成大学的学业吗?在那优美典雅的环境、魅力无穷的校园里学习生活,同时感受到自然的风景和浓厚的人文气息。美丽的湖光塔影伴随着大师的背影。在那里,你可以追随像华罗庚那样的导师,在数学王国里探索,在神圣的文学殿堂里徜徉,亲耳聆听大师们的教诲,体会“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受。
我还绘声绘色地给他们描述,自己曾经就读过的全世界最大的中文系,“东方最美丽的校园”——南京师范大学。它的美是古色古香的美;是散发着很中国的浓郁气息的美,还有就是它是不可复制的。
南师大的前身是我母亲就读过的金陵女子大学。
南师大的教学区古朴幽静,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春暖花开的时候,百花是一茬一茬地开,华夏图书馆门口的海棠花特别的美。
校园里有清代文人袁枚的故园遗址。同学们,你们翻开语文书,有一篇《黄生借书说》就是袁枚先生写的,他有一句话将会烙印在你们的心里,那就是“书非借不能读也”。随园就是一个大花园。走进这里,仿佛走进那个年代,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让人惊艳不已;粉砖黛瓦,勾檐翘角,那精美的雕栏,斑斓的彩绘构成的古典建筑彼此之间都有外廊相通,让你流连忘返。
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风雪交加的冬天,你可以悠闲地走在外廊里,来到有人考证过的曹雪芹笔下《红楼梦》的大观园。
南师大那个门楼,是典型的中式、它简素、素雅的建筑风格独树一帜。有人说,他不够高大上,其实他很耐看,颇耐人寻味。正如《南京深处谁家院》的作者在回味南师大建筑时感言:
“我始终认为,人的出身不容选择,但美好向往是可以选择的,正像那首歌唱的:野百合也有春天。”这句话我是刻意对薛婷婷说的,我看到了她脸上的奕奕神采。
“同学们”,我说:“这个作家,他深情地爱着南师大的校园,他赞美着中国的文化,他最后写道,我静静的写,你静静的读。今天我要说啊,同学们,你们一定要细细的想,慢慢的体会。”
同学们被深深地打动了,他们被这浓郁的文化气息所陶醉。理想的种子播撒在他们的心田里,奋进的火花闪烁在他们从今往后人生的风雨途中。
作为一个班主任,特别是一个语文老师,我无数次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会对学生产生的刻骨铭心的、深远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就在这一节班会课上,我把我的学生们带进了南师大的课堂。我告诉他们:我就读时一共开设了十一门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影视文学、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逻辑学。
每一个课程修完后都换一个老师。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节古典文学课。
我们的教授总是从我们身后的双页门走进来。他身着一袭长衫,肩披一条长围巾。他瘦高清秀,白皙儒雅,在我们的注视下,慢悠悠地走上了那偌大的讲台。
他一句话也没说,背对着我们,在黑板的右上角用简笔勾画出一江由近及远的波光春水,然后在黑板的左面角边勾勒出古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的边沿,接着在边沿的下面,他只用一笔就描画出了长衫飘起的一角。随后,他在缓慢转过身的同时,一拉长衫,随着他长衫飘起的那一刻,哇!诗人送别友人时“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意境全都出来了。
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哇噻,语文课有这样上的呀。
我后悔得一塌糊涂:在镇江读师范的时候,怎么就不重视美术课呢?当时我想:教语文要学什么美术啊!此刻,我真为当时的想法感到羞愧。
外国文学终于开讲了!我抑制着自己激动的心情。这节课是在阶梯教室上大课,有100个学生。同学们和我一样,都回头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扇双页门,教授来了!他腰杆笔直,风度翩翩地向我们走来,透过他的金丝眼镜,我想看到那双智慧的眼睛。然而我捕捉到的和我的想象大相径庭,很快我也感觉到了教室里气氛的异常!
“怎么,他的眼睛……”
同学们在小声地议论开了。
我心中的担忧和同情夹杂着我的失望。
在一阵阵躁动之中,教授已经走上了讲台。他慢慢地转过身,慢慢地将两只手有力地放在讲台上,撑起他的双肩。他抬起头,直面着同学们。
同学们突然静了下来,无数双眼睛投向他那双那副金丝边的眼镜。
我的心收紧了。
此时我的担心和同情淹没了我的失望。
教授,我们的外国文学教授,全世界最大的中文系的外国文学的教授:一言不发,教室里一下子更加安静了,我屏住了呼吸。只见他慢慢地举起了双手,接着慢慢地伸向他的眼镜,然后慢慢地将它摘下来,慢慢地侧过身,从教室的左边缓缓地环视到教室的右边!
所有的同学,都清晰地看到了,他只是有一只眼睛有一点斜而已。
啊,他的惊人之举,就在那分分钟的环视中征服了我们!老师的自信豁达,勇于直面人生,将真实的自我化为一道最美的风景
我对同学们说这个故事,不仅告诉他们高等学府里高师如云,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只有不懈地努力,不断地提升自己,拥有了真才实学,方能使自己的内涵充盈而丰满。随着时间的磨砺,它就像块金子,即使放在煤堆里,也会发出美丽的光芒。
而外表的美丽如果没有真才实学的支撑,终会黯然失色。
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教古汉语的中年男教师。他严肃的面孔上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的眼镜。厚厚的镜片,还一圈一圈的,我想在它的后面一定是一双睿智的眼睛。他不苟言笑,也不和我们交流,似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
古代汉语不像文学课那么生动形象,和现代汉语似乎没有什么关联。
它枯燥乏味,艰涩难懂。加上我们这些绝大多数的知青,现代汉语的基础都不好,何谈古代汉语?所以教室里经常出现一阵阵的骚动。
快要考试了,同学们都没有信心。还有许多同学怪罪于老师:“教的不好,根本听不懂!”“不喜欢他,从来不笑!”“是啊,出土的活文物嘛!”
放学以后,我们经常和老师在一个车站等车,那天我们几个同学在一块有说有笑的。
我发现了教古代汉语的老师,他一个人站得远远的,不像其他的老师被我们围住,与我们谈笑风生。
我走过去喊了他一声,他侧过身,似乎想回避。我和他聊了一会儿,我看到他厚厚的镜片后,一双眼睛笑得弯弯的。
他笑了,原来他知道我的名字!
他笑了,原来我是两百多个学生中考到优秀的(90分以上)三个人之一!
他有些激动地说:“你有古汉语这方面的天赋,可以继续深造。”
“我也有这个打算……”我违心地说。
“你可以来找我,我会帮助你修古代汉语的研究生!”他拿出笔和纸写下了他的全名。我用双手接了过来。其实我是不忍看到他失望,所以在敷衍他,但更多的是安慰吧。
事隔四十年,每每想起这件事,总感觉对不起他。
通过这个故事,我向学生传达出我的心声,每一位老师都遥望着他心中的那块麦田,哪怕是一片荒漠,他都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迎接来年的滚滚麦浪。
虽然接班已经两个星期,虽然这已经不是第一节班会课,但是这节班会课同学们都能感觉到,这才是我的开场白。
我非常重视和同学第一次见面后的第一节班会课,因为那是我的总动员,就如同一个元帅,在出征前的沙场秋点兵。《大明风华》里的皇帝,统帅号称80万大军出征前骑着马,右手握拳,对着他的雄师吼道:“明军威武!”将士们齐声应和着“将军威武!”
这是何等的阵容!何等的豪壮,何等的气吞山河!
这一天,虽然没有“学生威武”“老班威武”的开场两吼,但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育苗效果,绝对是立春的惊蛰后,响起的第一声春雷。
这是我的杰作。它不仅仅为我奠定了带班的思想基础,更是同学们人生中的指南,它将伴随着我带完一个班又一个班的三年;更重要的是,他将伴随着同学们完成初中、高中、大学的学业,乃至踏入社会这所大学。
我想巴顿将军率军出征前,总用粗辞糙语的演讲将士气鼓舞起来。那么我的这番动情晓理的开场白,一定能把方向标树立起来,把干劲鼓起来,把向心力凝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