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邂逅,最美的遇见(四)
薛婷婷和班上的陈婷婷,徐婷婷,黄冬惠、芦涛都非常听话,按照我的要求在学校完成理科作业。因为文科作业是记忆型的,而理科作业是思考型的,所以出现的问题,如果带回家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势必会影响复习、预习和自己的课外练习。如果理科作业在学校能基本解决,回家后作业的效率和质量都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他们按照我的要求,除了勤奋学习,那就要善于学习。“勤学好问”意在于此。正如孔子所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是孔子说的,句子中“是知也”中的“知”的意思是:智慧。
一下课,他们就会聚在一起,互相探讨,然后将问题集中起来,几个腼腆的姑娘手牵手,到办公室提问题。每天早自习之前,他们会聚在一起讨论前一天晚上遇到的问题,如果没人解析,就会一起去问老师,只要有一人理解了,就一起分享结果。
就这样,他们三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
冰心老人曾用她特有的语言告诫孩子的父母:肯提问的男孩是好的,善沉思的女孩是巧的。我认为肯提问和善沉思的孩子是既好又巧的。
这也是我一贯的教学观念,想取得出色的成绩,一定要做到的两点:不仅要刻苦学习,还要善于学习。薛婷婷是一丝不苟的付诸实践了,所以她成了一个既好又巧的孩子。
有人说,一个孩子的成功,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找到好的老师;二、听话照做;三比别人更努力。
这三句话触摸到了我的潜意识,还高度概括和肯定了贯穿我数年的教学观念。
“好的老师”应该授之以渔;“听话照做”是学生最初的全盘接受;“比别人更努力”,这里面就饱含着善思和质疑了。
班级每一天都有一个执勤班委。那一天下课,我在办公室接到了飞报:教室里打起来了!我迅速走到教室后门,眼前出现一团糟的景象:有几个男生拿着扫帚和拖把相互挑逗,女生在旁边笑得前仰后合。
薛婷婷!对的,今天应该是值勤班委,她人呢?
她的座位在教室第三排,视线穿过人群,我看到了她!
她一个人伏在桌子上,脸几乎贴到本子上了,她似乎一动不动。
我直直地走向她,站在她的旁边,才看清:她左手呈半包围状态,右手在一张纸上匆匆地不停地写啊写啊。
我喊了她两声,她才反应过来,怯生生地站起来。我用手点着余兴未了、满头是汗几个的同学对她说:“你看看,你看看……”
下午放学时班级会有一个总结,这个总结就是开她的“批斗会”。
她站在讲台的右边,两手交叉在一起,肩膀耸着,身体缩成一团,神情紧张,面带着自嘲的笑容。
我“狠狠地”批评她说:“你们看到了,那种情况下,她居然旁若无人地趴在那儿,写呀,写啊!不知道写什么。”
“教室里吵成这样,打成这样,你没有抬头,是看不到,但是难道一点都听不到吗?”
我尽量使我的的表情严肃,并且要气愤,也许我装得不像,我感觉听到了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笑声。
因为无论我带的哪一届班级,我都会跟他们讲革命导师列宁读书的故事。为了锻炼自己的专注力,他专门到火车站这个热闹的地方去看书。而我也是这样做的,所以我的包里永远都会有一本书,在任何情况之下,我都会旁若无人地专心读书。
“你写啊写的,写些什么啊,去拿出来我看看。”
我把那张写得密密麻麻的几何题的草稿,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其实大家都知道我在做什么。
“同学们,我说话很准的,她这样写啊写的,我们看她能不能写成全年级第一名,拿一等奖学金!”
我说话真的很准:初一的上学期结束时,她真的是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除了语文90分,其他的全是满分,连同史地生三门学科!
凡是最听话的学生,她对老师的教诲从不打折扣,连同她的家长。她的妈妈到学校总是恭恭敬敬地反复地说一句话:“老师,我没有文化,就麻烦你们了。随便你们怎么说怎么骂,哪怕是打,我们都支持!”
我去她家家访时,四合院里欢呼声一片。看来,薛婷婷当上副班长,在左邻右舍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她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她的母亲在没有“下岗”这个词的时候就失去了工作,现在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自从薛婷婷当了副班长以后,只要孙女一进门,电视机就不会再发出声音。他们似乎统一着口径,说着:“我们不会教,也不会管,就交给老师你了……”
是的,他们是不会教、不会管,但他们身体力行,做到了心灵的陪伴。
同时拿到奖学金的有陈婷婷、徐婷婷、黄冬惠和芦涛。他们分别拿到了前五名的奖学金。
别人感觉不到她的变化,因为她的脸上每天一如既往地带着微笑,但是我隐隐地感觉到她有了心事。
她什么也没对我说,但我知道她在想什么;我什么也没对她说,但她知道我在想什么,知道自己每天该做什么。
“无论做什么事情,尽量追求完美,能当第一,绝不当第二。”
“过程是最美丽的,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只要超越了自己,就是成功。”
这是我对全班同学的要求,也一直是我们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