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兽医手册(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动物疫情观察和报告

第一节 动物疫情观察

一、疫情观察的方式

疫情观察工作方式以随机抽查和暗访相结合,以实地查看和抽检为主要手段。

二、疫情观察的主要内容

了解农户和养殖场(户)的生产动态,包括引进畜禽、出售、出生等情况;查看畜禽免疫档案,兽药使用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免疫耳标佩戴情况等。

通过询问畜主,了解近期畜禽采食、饮水等有无异常的情况。深入到畜禽饲养圈舍,查看畜禽精神状况,粪便、尿液颜色、形状有否异常,必要时可进行体温测量,及时掌握辖区内饲养动物的疫情状况,发现可疑疫情立即上报乡(镇)动物防疫组织或上级动物疫控或动物卫生监督部门。

三、疫情观察的要求

(1)疫情观察工作应定期进行,做到日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村级动物防疫员每月至少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动物健康情况进行实地观察2次。在疫病高发季节,应增加观察次数。

(2)认真做好记录。对观察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现场提成整改意见,同时及时向乡镇畜牧兽医站汇报。

(3)除对辖区范围内饲养户(场)的动物进行例行疫情观察外,对河流、水沟、野生动物栖息地和出没地等也要观察。

第二节 动物疫情报告

一、动物疫情报告

按照《动物防疫法》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如发现不明原因畜禽死亡、野生动物异常死亡等情况,应及时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不得拒报、谎报、瞒报和迟报动物疫情。

(1)疫情快报 任何饲养、生产、经营、屠宰、加工、运输动物及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当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进行疫情快报:

①发生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炭疽等重大动物疫情;

②发生新发动物疫病或新传入动物疫病;

③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发生规定动物疫病;

④二、三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流行;

⑤动物疫病的寄主范围、致病性以及病原学特征等发生重大变化;

⑥动物发生不明原因急性发病、大量死亡;

⑦农业农村部规定需要快报的其他情形。

发现疫情者立即向所在乡(镇)动物防疫组织报告,若乡(镇)动物防疫组织没有及时做出反应,可直接向县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尤其是疑为非洲猪瘟、口蹄疫、炭疽、狂犬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时,一定要迅速向上级部门报告,并通知邻近有关单位注意预防工作。上级部门接到报告后,除及时派人到现场协助诊断和紧急处理外,应根据情况逐级上报。

(2)现场措施 在报告动物疫情的同时,当兽医人员尚未到达现场或尚未作出诊断前,应对现场采取以下措施:对染疫或疑似染疫的动物应采取隔离措施,派专人管理,限制动物及其产品流动,防止疫情扩散;对患病动物停留过或疑似污染的环境、用具等进行消毒;尸体应保留完整;非兽医人员不得对动物进行宰杀;宰杀后的皮、肉、内脏未经检测不许食用。

二、疫情报告的形式

动物疫情报告可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报告。

三、疫情报告内容

动物疫情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染疫、疑似染疫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流行病学和疫源追踪情况,蔓延趋势;已采取过的控制措施及联系方式等;同时要注明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四、动物疫情报告程序和时限

发现可疑动物疫情时,必须立即向当地县(市、区)动物疫控机构报告。县(市、区)动物疫控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调查核实,必要时可请省级动物疫控机构派人协助进行诊断,认定为疑似重大动物疫情或符合快报规定情形的,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在2小时内将情况逐级报至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同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报省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后报至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报至农业农村部兽医局。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后的1小时内报省级人民政府。特别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应当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进行快报后,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每周进行后续报告;疫情被排除或解除封锁、撤销疫区,应当进行最终报告。后续报告和最终报告按快报程序上报。

五、疫情举报和核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动物疫情举报电话,并由专门机构受理动物疫情举报。农业农村部在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重大动物疫情举报电话,负责受理全国重大动物疫情举报。动物疫情举报受理机构接到举报,应及时向举报人核实其基本信息和举报内容,包括举报人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及详细地址,举报的疑似发病动物种类、发病情况和养殖场(户)基本信息等;核实举报信息后,应当及时组织有关单位进行核查和处置;核查处置完成后,有关单位应当及时按要求进行疫情报告并向举报受理部门反馈核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