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书出版要结合智库建设谋划发展[1]
邬书林
非常高兴来参加本次皮书年会,首先我要代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这次会议主题非常重要,强调要用知识、信息来保证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我认为这是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把这项工作做好了,对中国下一步的发展至关重要。今天我围绕两个题目来讲,一是对皮书的发展现状做个评价,二是对皮书将来怎么做发表一下看法。
十四次皮书年会的连续召开,对皮书的发展和皮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皮书的优势也越发凸显出来。
一 皮书研创、出版的优势
1.皮书产生的重要影响越来越大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皮书规模由小到大,种类由少到多,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一个反映学术研究成果和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知识和信息的平台。这种出版物在世界出版物当中是有重要影响的。一个发达国家,一个健全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国,如果没有这批读物支持的话谈不上大国。我们的功能定位比较重要,出版的功能是要宣传真理、凝聚人心、形成统一意志。这类出版物的数量并不多,但是影响至关重要。
2.皮书在传播知识、传递信息方面的功能越来越突出
皮书能够使社会的所有人在了解社会状况、掌握社会知识的状况下,来从事生产、从事各类活动,包括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说过,一个健全的国家,如果不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人民,或者说执政者和人民都没有获取知识的渠道和信息,那么,这个国家的执政机构不是悲剧就是闹剧。所以,做好皮书是体现出版功能的很重要的方面。当然,还有弘扬真善美、鞭策假恶丑的功能。皮书出版之后,受到国内外的好评,引起了国外重要出版单位的兴趣,他们纷纷要求购买版权、合作出版,因此,进一步做好皮书的意义更加重大。
3.皮书有了比较准确的定位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皮书纳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定位是做好皮书这类出版物的关键机制。光有出版单位做不好,光有研究单位也做不好,研究单位和出版单位需建立一种良性运行机制,找准自己的定位。这是世界上出高水平出版物,包括学术期刊这类连续性重要出版物的一个成功经验。皮书把知识、信息经过科学的加工,按照一定的规范向社会发布,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知识支撑条件。
4.皮书已经形成重要的特色
皮书这类出版物,要求是原创的、有实实在在的统计资料支撑的,又要求是前沿性的,因此皮书具有权威性、前沿性、原创性、实证性、时效性、权威性、准确性等特点。这类出版物要想产生影响,要有连续性,连续对一个统计现象进行分析,这样时间一长,就可以做数量分析或数理分析,并可按照一定的指标体系,把连续性的统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另外,做智库,要在科学、独立性、影响力方面做更大的努力,这样才能在决策资政上形成一定特色,因此,皮书还具有连续性和资政性。
5.皮书赢得了重要地位
皮书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重要出版物品牌,列入了国家“十二五”出版规划,列入中宣部社科外译项目资助、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6.皮书已经有了一定的学术规范和运行机制
皮书在编辑出版方面已出台了《皮书主编工作条例》《皮书编辑出版工作条例》,使皮书编写更加规范。现在皮书有了重大进展,但是按照世界水准和高标准来看,皮书质量仍参差不齐,好的与世界水准接近,差的要建立淘汰机制。有些皮书作者力量有限,需要加强作者团队力量,按高标准、严要求,按照规范去做。
二 皮书出版如何进一步提高认识,准确定位,严格标准,提高质量
1.提高认识、准确定位,要深刻认识做好皮书这类出版物的重大意义
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文化支撑。一个国家的复兴和崛起,除了强大的经济、强大的军事和政治的稳定之外,文化支撑极为重要。如果没有一批能引领世界的思想文化成果,谈不上复兴。英国工业革命以后,除了形成了日不落帝国,还留下了许多文化成果。比如,经济上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文学上有莎士比亚、狄更斯;哲学上有约翰·洛克。中国虽在经济体量上世界排名第二,但在经济发展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整个国家在相当多方面的排名都仍然相对滞后。与历史上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不同,当下在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谈文化复兴,要放到经济全球化、综合国力竞争的条件下去看,一个国家没有文化支撑,不占领思想制高点、道德制高点,特别是没有一批引领世界经济运行的重要出版物的话,不仅政治上要处于劣势,经济上也要吃亏。
2.制定标准,严格程序,不断提高皮书的质量与水平
皮书的质量在不断提升,但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比较严重。现在已出版皮书1300本左右,每年有200多本的皮书出版,在这个基础之上,如何按照这类出版物的要求来严格评价指标体系,保证创新内容和高质量的信息占主导地位,这就要设立门槛。现在正是大好时机,怎么把标准定好,我建议你们借鉴和学习国外像里德·爱思唯尔集团这些公司的技术标准。这类事情要形成严格的规范和机制,并且变成广大读者认同的规定。
3.培训编辑队伍
光有作者队伍不行,出版社要有一支专业水准很高的编辑队伍,这个编辑队伍要达到能跟专家学者对话的水准,要能引领思想,并发现不足之处。这方面中国出版社有传统,像人民出版社的老编辑懂三四国语言的很多,他们连遇到钱学森这样的学者都能提出1000多种建议来。希望出版社能够培养起一支有专业水准、有更高追求的作者队伍和编辑队伍。
4.要认真研究、谋划大数据时代的皮书作为
不可否认的现实是:信息技术正在快速地改变着整个社会,皮书从出版理念、运行机制、技术手段、组织方法都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果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的出版机构不研究这个问题,还在原有的出版模式下做,时间一长,被拉开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大数据时代,出版理念变了。过去是出一本刊、出一类丛书,然后把这方面的学术成果整理好、发布好。在大数据时代,世界最好的出版公司理念是要成为专业信息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而且这个解决方案是把思想创新作为核心内容,然后与有效的数据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建立一个面向世界传播的信息平台,并通过互联网点对点地送到所有用户手上去。
今年皮书年会的主题是研究皮书和智库的关系,怎么建立在对人类已有信息知识掌握的基础之上,通过云计算准确地抓取信息,把知识和信息作为我们推动社会进步的杠杆,这是我们皮书定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评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超过马克思的评价。马克思说,指南针开辟了世界市场,印刷术成为思想创新的必要前提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强大的杠杆,是精神前提。同理,我们要从这几个角度来看我们的皮书,要为整个经济发展提供准确的知识和信息,使我们做各项工作能在掌握前人已有的智慧上去做。而且我感觉到,智库和皮书是可以打通做的,皮书按照智库的工作要求,把自己的评价指标体系做得更加完善,使智库及时准确地得到知识和信息;还要按照智库的要求把没有做的皮书做起来,做得不好的皮书完善起来。反过来,智库研究的成果也要进入到包括皮书在内的各类出版物当中去,成为人类阶梯式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次会议把智库和皮书打通来研究,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在这个基础上研究未来的发展。皮书的前途一片光明,同时为智库的更好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知识和资料。
都在讲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知识要把事实讲清楚,它的三个定义:第一个是事实,包括科学事实和人类已有的事实;第二个是信息,有一些没有形成到科学规律、科学定义的过程,但是怎么把大量的信息提供出来为人类去用,这个也是知识范畴;第三个是把技能和经验用进来。所以智库要把这三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以提供建议。
最后,预祝这次年会有更好的成果,也希望下一步皮书的研创、出版工作越做越好、越做越大,我们会一如既往地高度关注、认真支持,多做实事,和学术界、出版界一起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谢谢各位!
[1] 本文是根据时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总局长邬书林在第十四次全国皮书年会(2013)上的讲话录音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