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则1:建构主义原则
话语创造世界
建构主义原则把人际沟通交流和语言作为人类组织规划和变革的中心,它假定意义是在对话中产生的,现实是在沟通中创造的,知识是通过社会互动产生的。从本质上讲,它认为知识是一种主观的现实,是从群体之间的交流中产生的一种社会的人为产物。
此外,建构主义原则认为,话语、语言和隐喻不单纯是对现实的描述,它们是创造世界的文字。托尔特克老师和萨满教徒堂·米格尔·伊兹话语是体现世界的媒介:
你的话语是你必须创造的力量,你的话语是上帝赋予的礼物。《圣经》中的约翰福音谈到创造宇宙时说:“一开始就有‘话’,‘话’与上帝同在,‘话’就是上帝。”通过话语显示了你的创造力,也正是通过话语体现了所有。无论你说什么语言,你都是想通过话语体现出来。13
同样,美国领导力论坛主席约瑟夫·贾沃斯基思索了语言创造社会变革和它最终实现的力量:
当我思考语言的重要性和人类如何与世界互动时,触动我的是,语言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就像人类发现了火一样——它是一种难以置信的原始力量。我原来一直以为我们是用语言描述世界,但现在我明白了,并非如此。相反,我们是通过语言创造世界,因为只有当我们描述它时,它才有意义。但我们描述世界时,我们就创造了支配我们行动的特质。换句话说,我们不是描述我们看到的世界,我们是看到我们描述的世界。14
根据建构主义原则,语言的力量不是个体工具,而是人们集体创造知识和意义的媒介。根据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肯尼斯·格根所说的,“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来源于关系,它不存在于个人的头脑中,而是存在于解释性的或公共的传统中”15。知识被认为是好的、真实的、有意义的,是通过交流创造出来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广泛社会协议。
在《对社会建构的邀请》这本书中,格根解释了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四个假设,进一步描述了构建意义的关系属性:
我们了解世界和了解自己所用的术语既不被“这里有什么”所要求,也不被它需求。
我们描述、解释和/或展现的模式是从关系中衍生出来的。
当我们描述、解释或者展现的时候,我们也在塑造我们的未来。
关于我们的理解方式的反思对我们未来的幸福至关重要。16
话语很重要,它不仅能够创造不同,还真正能够给生命带来美好,创造我们所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