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式探询的威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原则4:预期原则

意象激发行动

“预期原则”认为,未来意象引导和激发着当下的行动和成就。它指出,组织之所以存在,部分原因是人们被未来意象和预测所吸引并愿意分享,它充满了不可避免但又无法预料的惊喜。控制论科学家认为这是不确定的,复杂理论学家将其描述为混沌,印第安人称之为“大奥秘”。简单地说,令人惊喜的元素和我们未知的存在一直都存在着而且永远都会存在。考虑到这一令人惊喜的元素,我们对未来所有可能的认知都来源于我们的希望、梦想和想象。简而言之,我们创造自己要去的那个地方的意象,然后我们组织规划那些意象。

荷兰社会学家弗雷德里克认为,有关未来意象会影响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活动:

在每个意识层面,从个体到宏观社会,未发生的事物的意象是不断产生的,这些意象激发了我们的意图,它让我们有目的地前行。通过每天的行动选择,个人、家庭、企业、社区和国家都会朝着他们设想的理想未来前进。24

因此,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意象。基于恐惧的意象会引起广泛的恐慌——就像1929年发生在美国银行系统的事件。相反,清晰、持续和激励性的画面可以调动有力的、正向的集体行动——就像20世纪60年代的美苏太空竞赛。理论家威廉·伯格奎斯特教授在他的关于后现代组织的文章里谈道:“任何社会的延续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社会中存在着持续的和激励人心的共同未来意象。”25

那么,未来意象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一个组织的共同未来意象究竟在哪里呢?意象是对潜力的感性描述,对可能性的详细说明,以及对未知事物的解释。根据作家琳达·琼斯的说法,“意象是预言,是会说话的文字,它使我们进步,推动我们前进”26。因此,意象比图像的意义更丰富。意象常常就是叙事的描述,是我们给自己讲自己的故事。意象在交谈中形成,并长期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之间的日常对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