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放弃,是一种理智
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们都觉得,只要孩子这辈子能健康、快乐就好。但随着孩子越长越大,我们的要求却越来越多了。很多家长都在焦虑:如果我一年前做了什么,现在的结果会不会好一点?很多家长会说:“我家孩子越长大,表现得越不行。”但真的是这样吗?你家孩子出生的时候就会走路、会写字、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吗?怎么越长大就越不行了呢?其实,是你给孩子贴了个“宝宝,你不行”的标签。
我们的人生是一条单行道,养育孩子也是如此。
首先,一个人但凡在长大,就一定在进步,没有哪个人会彻底退步。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他们都是带着天赋而来的,要深信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张力。我们要看到孩子身上的进步,把孩子所谓的“坏习惯”当作一个特殊时期的临时行为。
其次,要允许孩子有放弃想法。有时候我想让酷仔和汐仔学一些东西,当然是在他们自己也想学的前提下。总有家长跟我说:“孩子一开始想学钢琴,但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又不想学了,我很焦虑,我到底要不要放弃?”
其实,适时放弃是一种理智。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每件令我们一时兴起的事情都要坚持下来的话,那我们活得多累呀!哪怕在网购平台上购物,也有七天退货的冷静期,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退货”,无论学什么,都要先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让他试试看。一段时间以后,如果孩子的热情冷却下来,不再认为某件事情好玩了,父母和孩子再共同讨论要不要坚持的问题。不要一心想着培养全能的孩子,因为全能的孩子必定是不快乐的孩子。我们见过太多表面上看起来“样样都很厉害”的孩子,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很脆弱的。
这个世界有时候是不公平的,妈妈往往被认为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这个社会也往往用“孩子是否教育得好”来评价一个女性是否成功。比如,学校叫家长时通常都是说“叫你妈妈来学校一趟”,而很少说“叫你爸爸来”;也很少有人会说“这个奶奶把孩子养得真好”,但很多人却在说“这个妈妈到底合不合格”。所以,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妈妈们的焦虑感会变得更强,但这也表明我们本身有责任感。
我们都是第一次当妈妈,这种焦虑并不可怕。你能否做个好妈妈,跟生过几个孩子没有关系。很多人哪怕生了很多个孩子,也照样不会当妈妈。用固有的理念去养育孩子是最不可靠的,因为养育孩子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变。正因为我们是第一次当妈妈,这种新鲜感才是宝贵的,我们要和孩子手牵着手一起享受沿途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