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4章 位居汗储
在铁木真的四个嫡子之中,最喜爱当属幼子托雷,他在军事上早早地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战功卓著,为蒙古帝国的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在蒙古帝国初具规模时,深沉大略、有智慧的铁木真认识到自己需要一位政治家来巩固和发展所创立起的庞大帝国,以完成他的未竟之业,而不光是需要一位攻城略地的军事家。
因此,在对比托雷和窝阔台的综合能力时,铁木真发现窝阔台足智多谋,治国才能较托雷更为全面,他不仅具备相应的军事才能,还擅长利用政治手腕和外交策略来解决困难和矛盾。
因此,本着壮大帝国的目标,从帝国发展的前途命运处出发,铁木真做出了英明的决定,那就是克制对托雷的宠爱之情,量才用人,打破蒙古的旧传统,擢升窝阔台为继承人。
1219年,为肃清乃蛮部的残余势力以及消灭西域的强国花剌子模时挥师西征,铁木真选择了忽兰皇后随行,本待离别之时,也遂皇后却含泪走上前来,颤声说道:“大汗,臣妾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铁木真回答道:“说。”
也遂随即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原来众皇后都在担心皇室血脉由谁继承之事,尤其是在征战这种危险的举动之下,更应该早日定下来由谁来继承和引领帝国,以安人心。
铁木真泪眼婆娑的也遂皇后,沉默片刻后,叹气说道:“你说得对,我此次西征,不知归期,确实到了该确定后嗣的时候了。不论是我的弟弟们,还是儿孙们,甚至是孛儿出、木华黎这样的忠臣,都未曾向我提出这样的建议。你提醒了我,这世上没有长生不老之人,我必须为蒙古的未来做好打算。”
当即,铁木真就召见诸子及胞弟,议定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当听到这个决定时,众人都表示诧异,连窝阔台自己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父汗怎么会有这样的决定。但父命不可违,有疑虑也只能放在心里了。
“这次西征,你随我出征”,铁木真随即对窝阔台安顿道。此行大军共分四路:一路由窝阔台、察合台指挥进攻讹答剌;一路由术赤指挥沿忽章河而下取毡的;一路由阿剌黑那颜率领南下取别纳客忒(前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塔什干南,锡尔河北岸)、忽毡(前苏联列宁纳巴德)等地;铁木真和托雷则统领主力越过沙漠,直趋不花剌。
讹答剌(位于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城市奇姆肯特市西北的齐穆耳,这里在古代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作为花剌子模国的重要城市,防御工事坚固,粮食储备充足,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然而,士气正浓的窝阔台和察合台并没有因困难而退缩,随即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经过数月的围困后,城内的粮食储备已经耗尽,而外部援军受到其他三路队伍的牵制,迟迟不来救援。
陷入绝境,生存的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的守军,决定冒险突围一试,他们计划趁着夜色寻找一线生机,在慎重地挑选了一批士兵后,准备趁着夜幕的掩护,悄然向城门口移动。
然而,他们的行动并没有逃过窝阔台一方的眼睛,经过商议后,决定布下了天罗地网,等待着敌军的“自投罗网”,当这股士兵冲出城门时,立刻遭到了埋伏在四周蒙古骑兵的猛烈攻击。
在夜色中,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突围的士兵虽然勇猛,但是由于长时间的饥饿、疲惫的干扰,他们的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而窝阔台这边则是士气高昂,以“围而不打”的战术拖了数月,无论是粮食方面,还是休息方面都得到了根本的保证,时不时向城里发动猛攻。
结果可想而知,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优的突围,最终未能逃脱失败的命运,全部围歼,无一幸免。
看到此情此景的窝阔台,与察合台对视后,彼此都深知,城中已经粮尽援绝,正是攻城的最佳时机。于是,在隆隆的战鼓声中,蒙古大军开始了猛烈的攻城,两人率领精锐骑兵,身先士卒,冲在最前线,如同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守军虽然仍在拼死抵抗,但在蒙古大军的猛攻下,渐渐显露出疲态。蒙古军队利用云梯、攻城车等器械,不断向城头攀爬。经过连续数日的激战,蒙古大军终于攻破了城堞。
这一刻,整个战场都沸腾了,蒙古士兵们欢呼着,呐喊着,庆祝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攻破城堞后,蒙古大军迅速涌入城中,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而窝阔台与察合台则继续督军,确保战斗的胜利果实不会被敌军夺回。
守将亦难出深知自己与蒙古军队结下的血仇难以化解,他明白自己面临的处境极为严峻,几乎无法逃脱。然而,他并未选择投降或逃避,而是决定率领残部进行最后的抵抗。
亦难出聚集了城中尚存的士兵,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勇士。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与蒙古大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在狭窄的街道和巷弄中,他们利用地形优势,与蒙古大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然而,蒙古大军实力强大,武器精良,守军逐渐不支,伤亡惨重。最终,亦难出也只能吞下巷战失利的苦果。
在巷战中失利后,亦难出果断地指挥残部退守内堡。内堡是城中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他们最后的希望所在。他一边鼓舞防守士兵是士气,一边游走在不同的防守位置上,确保每一处都能够万无一失。亦难出深知结局,但总要心怀希望“万一有援军呢”,依托内堡的坚固城墙和防御设施,双方展开了长时间的相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防守方的劣势逐渐被扩大了,内城的粮食和水源逐渐耗尽。坚持了一个月后,他们已经食尽力乏,一半人因饥饿而饿死,一半人则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尽管如此,亦难出并未放弃抵抗。到最后,仅剩的两个兵卒仍然坚守在屋顶上,他们利用屋瓦作为武器,向蒙古大军不停地投掷,以期能够阻挡前进的步伐。虽然他们的抵抗已经无济于事,但他们的勇敢和坚定仍然令人敬佩。
最终,窝阔台和察合台并马突入内堡,将亦难出团团围住。他挥舞着手中的兵器,与蒙古将领展开了最后的决斗。凶悍的亦难出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但在最后的关头他仍然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垂死挣扎,试图挣脱蒙古兵的围攻。
然而,面对蒙古铁骑的冲击,个体的作用是可忽略不计的。他最终仍被射倒,被擒入囚笼之中,押送到铁木真在撒麻耳干的大营,等待他的将是严厉的惩罚。
铁木真对于这次商队被袭事件极为愤怒,他决定以严厉的手段来震慑那些敢于挑衅蒙古帝国的人。于是,亦难出被处以极刑,银液灌注他的口耳中,处死。铁木真用这种残酷的刑罚不仅是对亦难出个人贪恋财物的惩罚,更是对整个花剌子模帝国的警告。
蒙古军在攻下讹答刺后,并未停止他们的脚步。他们大肆杀掠,将城中的财物洗劫一空。为了彻底摧毁这座曾经抵抗他们的城市,蒙古军甚至将其城堡夷为平地。
这场战争对于花剌子模帝国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他们不仅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城市,还损失了大量的士兵和财物。
历史总是充满了残酷、无情和不确定性,就像那句话“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说得一样,要是不贪图蒙古商队的财物,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了。
但这一切都只是主观假设,历史的发生是不允许假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