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1章 风云突变,危机四伏
大楚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
金色的琉璃瓦映着日光,却驱不散满朝文武心头的阴霾。
萧逸尘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冷峻,目光扫过殿下众人,开口打破沉默:“北方游牧部落狼子野心,拒不谈判,如今大军压境,诸位爱卿可有退敌良策?”
话音刚落,大将军赵雄上前一步,铠甲铿锵作响,声如洪钟:“陛下,敌军虽来势汹汹,但我大楚将士也不是吃素的!末将愿领兵出征,定要将这些蛮夷赶出我大楚边境!”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必胜的决心,引得不少武将纷纷附和,一时间主战之声此起彼伏。
这时,丞相林渊却微微皱眉,上前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战争乃国之大事,关乎万千生灵。如今我大楚虽有兵力,但经历此前战事不久,国力尚未完全恢复,贸然开战,恐伤元气。不如先坚守边境,派使者再去周旋,寻机而动。”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阵骚动,文官们多是赞同,纷纷点头。
萧逸尘沉思片刻,缓缓道:“丞相所言不无道理。赵将军,你即刻整顿边境守军,加强防御工事,务必坚守阵地,不可轻易出战。朕再派使者前往,做最后一次努力。若敌军仍一意孤行,那便只有兵戎相见。”
赵雄领命退下,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但对君命也不敢有违。
边境线上,寒风呼啸,黄沙漫天。大楚的士兵们身披厚重的铠甲,手持长枪,警惕地望着北方。城墙上旗帜飘扬,“楚”字大旗在风中烈烈作响。
守将李猛来回踱步,望着远方隐隐约约的敌军营帐,心中焦急万分。“将军,敌军每日都在挑衅叫阵,咱们就这么一直守着?弟兄们都憋足了劲儿,想出去和他们拼了!”副将王勇满脸焦急,对李猛说道。
李猛瞪了他一眼:“不可冲动!陛下有令,坚守不出。敌军擅长骑射,机动性强,咱们贸然出城,正中他们下怀。都给我稳住,听候命令!”
王勇无奈,只能咬牙点头,继续在城墙上巡视。
此时,在游牧部落的营帐中,首领阿古达正与手下将领商议战事。“大楚军队龟缩不出,我们该如何是好?”一位将领问道。
阿古达冷哼一声:“他们不敢出战,是畏惧我铁骑的威力。传我命令,明日加大攻势,用投石车攻城,我倒要看看,他们能守到几时!”
第二天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游牧部落的军队便如潮水般涌来。一辆辆投石车被推到阵前,巨大的石块如雨点般砸向大楚的城墙。“轰轰”的巨响不断传来,城墙上硝烟弥漫,尘土飞扬。
大楚士兵们奋力抵抗,用盾牌护住身体,同时向城下射箭,试图击退敌军。
李猛在城墙上指挥若定,大声喊道:“不要慌!弓箭手集中火力,瞄准敌军投石车操作手!城防军加固城墙,务必顶住!”
士兵们齐声应和,各司其职。然而,敌军的攻势越来越猛,城墙多处出现了裂缝,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这时,一支利箭从敌军阵营中射出,直取李猛咽喉。李猛躲避不及,眼看就要命丧当场。
千钧一发之际,王勇飞身扑来,用身体挡住了这一箭。“王勇!”李猛大惊失色,连忙抱住王勇。
王勇嘴角溢血,艰难地说道:“将军……别管我……守住城墙……”说完,便闭上了眼睛。
李猛悲痛欲绝,双眼通红,怒吼道:“弟兄们,为王副将报仇!给我狠狠地打!”
士兵们群情激愤,士气大振,纷纷向敌军发起更猛烈的攻击。就在双方激战正酣之时,远方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原来是赵雄率领的援军赶到了。
赵雄一马当先,挥舞着长刀,冲入敌军阵营。“大楚的将士们,杀!”他的吼声如同一道惊雷,瞬间点燃了大楚士兵的斗志。
援军的加入,让战局发生了逆转。游牧部落的军队一时大乱,纷纷向后撤退。
阿古达见势不妙,连忙鸣金收兵。这一战,双方都损失惨重。大楚虽然暂时击退了敌军,但城墙受损严重,士兵也伤亡不少。
赵雄和李猛望着满目疮痍的战场,心情沉重。“李将军,辛苦了。接下来的防御工作就交给我吧,你先下去休息,整顿一下军队。”赵雄对李猛说道。
李猛擦了擦脸上的血污,摇头道:“赵将军,我没事。王副将战死,我怎能休息?我要和兄弟们一起守住边境!”
赵雄见状,也不再勉强:“好,那咱们就并肩作战,一定要让这些游牧部落知道,我大楚的领土,不容侵犯!”
而在朝堂之上,萧逸尘正焦急地等待着前线的消息。当得知赵雄击退敌军的消息后,他心中稍安,但同时也明白,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
“陛下,如今战事紧张,粮草军备消耗巨大,国库储备恐怕难以支撑长久战争。”户部尚书钱穆忧心忡忡地说道。
萧逸尘微微皱眉:“立刻统计各地粮草储备,合理调配。同时,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多种粮食。另外,在全国范围内征收战时税,但要注意分寸,不可让百姓负担过重。”
钱穆领命而去。
此时,朝堂之外,百姓们也感受到了战争的阴影。长安城内,人心惶惶,许多店铺早早关门,街上行人寥寥。一些百姓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前往内地躲避战乱。
萧逸尘得知此事后,立刻下令安抚百姓:“传朕旨意,各地官府要做好百姓的安置工作,不可让百姓流离失所。同时,加强城内治安管理,防止有人趁机作乱。”
然而,就在大楚全力应对北方战事之时,南方却传来了另一个坏消息。由于近日暴雨不断,长江水位暴涨,多地出现了洪涝灾害。洪水如猛兽般肆虐,冲毁了房屋、农田,许多百姓被困水中,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
“陛下,南方洪涝灾害严重,百姓苦不堪言,急需朝廷救援!”南方巡抚的加急奏折摆在了萧逸尘面前。
萧逸尘看着奏折,脸色愈发凝重。北方战事未平,南方又遭此大难,大楚如今真是腹背受敌。
“立刻派遣工部官员前往南方,组织百姓抗洪救灾,调配物资,帮助百姓重建家园。同时,从各地抽调兵力,协助救灾。”萧逸尘迅速做出了决策。
一时间,大楚国内,各方力量都被调动起来。北方边境,军队全力防御,与游牧部落对峙;南方灾区,官员、士兵和百姓齐心协力,抗洪救灾;而在朝堂之上,萧逸尘和大臣们日夜商讨,制定应对策略。
大楚,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中,艰难地前行着。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国家的命运,每一个行动都牵动着万千百姓的心。
萧逸尘深知,他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稍有不慎,大楚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他心中也有着坚定的信念:只要大楚君臣百姓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