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2章 内忧外患,艰难抉择
大楚皇宫御书房内,烛火摇曳。
映照着萧逸尘疲惫却坚毅的面庞。
书案上堆满了来自各地的奏折,北方战事的紧急军报、南方洪灾的救援进展汇报,每一份都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窗外,夜色深沉,万籁俱寂,而萧逸尘却毫无睡意,他在苦苦思索着破局之策。
“陛下,夜深了,该歇息了。”老太监刘福端着一碗参汤,小心翼翼地走进来,轻声说道。
萧逸尘摆了摆手:“刘福,如今大楚内忧外患,朕怎能安心休息?你说,朕该如何是好?”
刘福长叹一声:“陛下为大楚殚精竭虑,天下百姓都看在眼里。可这局势……唉,也只能一步步来了。”
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打破了御书房的寂静。
原来是兵部尚书赵雄,他满脸尘土,神色匆匆,刚从前线赶回京城。
“陛下,臣有要事禀报!”赵雄单膝跪地,声音中带着几分焦急。
萧逸尘连忙起身:“赵爱卿,快快请起,前线战事如何?”
赵雄站起身来,眉头紧锁:“陛下,游牧部落经过短暂休整,又开始集结兵力,看样子不日便会再次发动进攻。而我军虽然坚守住了防线,但粮草和武器装备的损耗极大,后方补给若不能及时跟上,恐怕难以支撑太久。”
萧逸尘的脸色愈发凝重:“朕已命户部全力调配粮草,可南方洪灾也急需物资救援,如今是顾此失彼,实在为难。”
正说着,南方巡抚的加急文书又到了。
文书中详细描述了洪灾的严峻形势,受灾百姓众多,许多地方瘟疫开始蔓延,急需医药和粮食。
萧逸尘看完,手不禁微微颤抖:“这可如何是好?北方战事吃紧,南方百姓又深陷水火之中,朕身为一国之君,却不能同时顾及两边。”
赵雄见状,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臣有个想法。如今南方洪灾和瘟疫横行,非短期能解决。而北方战事关乎国家生死存亡,臣建议先集中力量应对北方游牧部落,待击退敌军后,再全力救援南方。”
萧逸尘沉思片刻,没有立刻回答。他深知赵雄所言不无道理,但要放弃南方百姓于不顾,他实在难以抉择。
就在此时,丞相林渊求见。
林渊走进御书房,行礼后说道:“陛下,臣听闻了前线战事和南方灾情。臣以为,不可厚此薄彼。南方百姓也是大楚的子民,若此时放弃救援,恐怕会寒了百姓的心,动摇国本。”
萧逸尘点了点头:“朕也正是为此事烦恼。林爱卿,你可有良策?”
林渊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陛下,臣建议双管齐下。北方战事,可在坚守防线的同时,派出精锐部队,绕道敌后,袭击游牧部落的粮草辎重,打乱他们的进攻节奏。这样既能减少正面战场的压力,又能为南方救援争取时间。至于南方,可从周边未受灾地区紧急调配物资,同时派遣医术精湛的太医前往,控制瘟疫蔓延。”
萧逸尘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林爱卿此计甚妙。赵爱卿,你觉得如何?”
赵雄思索片刻后回答:“陛下,此计虽好,但绕道敌后袭击敌军粮草辎重,风险极大,需派出一支智勇双全的部队。臣愿亲自领兵前往!”
萧逸尘看着赵雄坚定的眼神,心中感动:“赵爱卿忠心可鉴,但此去凶险,朕怎能让你涉险?朕会选派合适的将领前往。”
商议已定,萧逸尘立刻下达命令。
他选派了年轻将领苏然,命他率领五千精锐骑兵,绕道敌后,执行袭击任务。
苏然领命后,立下军令状:“陛下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与此同时,朝廷从周边地区调集了大量粮食、药品和救灾物资,运往南方灾区。
南方灾区,洪水退去后,留下的是一片狼藉。
房屋倒塌,农田被淹,百姓们无家可归,只能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生活。
瘟疫如恶魔般肆虐,许多人染病卧床,痛苦不堪。
当朝廷的救援物资抵达时,百姓们眼中燃起了希望。
“感谢陛下,感谢朝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满含热泪,跪在地上说道。
负责救灾的官员们迅速组织起来,发放粮食、药品,安排医生救治病人。
他们还带领百姓清理废墟,重建家园。虽然条件艰苦,但百姓们看到了朝廷的关心和努力,纷纷振作起来,投入到重建工作中。
而在北方边境,苏然率领的骑兵部队悄然出发。
他们避开敌军的主力,沿着崎岖的山路,日夜兼程。
一路上,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抵达了游牧部落的后方。
“弟兄们,咱们的任务艰巨,但这关乎大楚的安危。一定要速战速决,摧毁敌军的粮草辎重!”苏然对士兵们说道。
深夜,苏然一声令下,骑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军的粮草营地。
一时间,喊杀声震天,火光四起。
游牧部落的守军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及。
苏然挥舞着长刀,冲锋在前,士兵们紧紧跟随,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经过一番激战,大楚骑兵成功摧毁了敌军的粮草辎重,然后迅速撤离。
阿古达得知粮草被烧后,暴跳如雷:“可恶的大楚军队,竟敢偷袭我的后方!传令下去,全军加速前进,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攻破大楚的防线!”
于是,游牧部落再次向大楚边境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赵雄在前线指挥作战,面对敌军的疯狂进攻,他毫不畏惧。
“弟兄们,为了大楚的领土,为了身后的百姓,给我狠狠地打!”
士兵们士气高涨,顽强抵抗。城墙上,箭矢如雨,石块纷飞,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
然而,由于敌军兵力众多,攻势凶猛,大楚军队渐渐有些抵挡不住。
赵雄心急如焚,他一边组织士兵坚守阵地,一边派人向朝廷求援。
萧逸尘接到求援信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此时,朝廷已将大部分兵力和物资投入到了北方战事和南方救灾中,一时间难以再抽调出足够的力量支援前线。
“陛下,如今前线危急,若不及时增援,恐怕边境不保。”丞相林渊焦急地说道。
萧逸尘咬了咬牙:“传令各地驻军,抽调一部分兵力,火速支援北方边境。同时,从京城守军里也调出一部分精锐,务必守住防线!”
就在大楚全力应对北方战事和南方灾情时,国内一些心怀不轨之人也开始蠢蠢欲动。
一些地方豪强趁机囤积粮食,哄抬物价,导致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还有一些江湖势力,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在各地抢劫财物,扰乱治安。
“陛下,各地奏报不断,这些乱党实在猖獗,若不及时镇压,恐怕会引发更大的混乱。”刑部尚书向萧逸尘禀报道。
萧逸尘怒目而视:“这些人简直是趁火打劫!传令各地官府,严厉打击这些不法之徒,维护社会稳定。敢有违抗者,格杀勿论!”
在朝廷的严厉打击下,那些不法之徒的嚣张气焰得到了遏制。
但大楚面临的困境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北方战事胶着,南方灾情严重,国内局势也暗流涌动。
萧逸尘深知,大楚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每一个决策都至关重要。
他只能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决心,带领大楚一步步走出困境,迎接新的曙光。
每一个夜晚,他都在御书房中与大臣们商讨对策,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
他的眼中布满血丝,面容也愈发憔悴,但他心中的信念却从未动摇:一定要守护好大楚的江山社稷,让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