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李世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章 又得才俊根基已成

在上一回的叙述中,我们提到李世民在行军途中,有众多有才之士前来投奔,这让他感到非常欣喜,同时也增强了他夺取大隋江山的信心。

数日后,在李世民的秘密授意下,十几股关中群雄未经批准,便擅自攻打长安。京城四周,李唐义军的大旗飘扬,云梯高架,战鼓轰鸣。将士们奋力攀登,喊杀声震耳欲聋,其他军队也纷纷准备攻城。

大火已燃,无法扑灭。李世民急匆匆地找到父亲李渊,焦急地说:“父帅,自太原起兵以来,我军所到之处,几乎无城可破。如今至京师,却迟迟未动。若再耽误,新附之人会轻视我军,且他们不听将令,已先行登城。若长安被攻破,这些无纪律的山野之人,必将肆虐,届时我等如何应对?”

李渊心里虽不痛快,可也没别的办法,就说:“我难道还能不让用强弩长戟吗?之前不攻城,只是想让城里城外的人都知道我的本意,好让百姓安心。既然现在计划被打乱了,那就通知各军做好攻城的准备吧。”接着,他一脸严肃地着重说道:“对隋帝的七庙还有宗室亲属,一定要严令手下不准惊扰冒犯,城里的老百姓也不能去骚扰。不管是从太原来的兵马,还是新归附的各路人马,要是有违反命令的,一律杀头以整肃军纪!”

十一月九日拂晓,北风凛冽,二十万大军如潮水般奔腾,围困长安,攻坚战一触即发。此时长安无强敌,外无援军,宛如风雨中的破船,随时可能沉没。

十一月十二日,唐军顺利攻破长安,守城将士纷纷投降。二十万义军井然有序入城,百姓们将酒食果品排满街道,载歌载舞迎接义军。李世民立即派人张贴告示,安抚城内百姓,店铺酒楼可照常营业,城内秩序迅速恢复。

李世民进入皇宫,下令严禁掳掠,违者格杀勿论。他命长孙顺德封存朝廷府库,刘弘基查封书籍,长孙无忌戒严东宫,刘文静、裴寂则留守,督促官员听令,不得逃匿。安置妥当后,李世民与李建成骑马迎接李渊入城。李渊大将军府设在长乐宫,夜以继日处理政务。大军顺利进城,百姓热情支持,市井秩序迅速稳定,朝臣们也逐渐安下心来,主动合作,出乎李渊意料。

人心所向,大局已定。李渊下令处死杨广的死党,正欲宣布不问其他朝臣罪责时,裴寂奏报说抓到马邑郡丞李靖。李渊毫不犹豫地挥手道:“斩!”

李靖被押上囚车,途经朱雀桥大街,心中冰凉,面对百姓,仰天大笑,喊道:“李渊自称兴义举兵,是为平定暴乱、拯救万民,实则是欺人之谈。今日大兵初入城,尚未稳脚跟,便欲报私仇杀害壮士,此人何异于暴君杨广?”

天缘凑巧,李世民正好骑马路过,听见李靖的呼喊,立刻冲上前,拦住囚车,对押解士兵说:“我乃唐公麾下大将李世民,请稍候,我去见唐公。未经我的命令,不得行刑。”

说完,他指挥随行的侍从雷永吉等人持刀守住囚车,急促奔向长乐宫,气喘吁吁地对父亲李渊说道:“父帅,李靖不能杀!他乃韩擒虎之外甥,文武双全,杀之实在可惜。”

李渊冷笑:“李靖确实文韬武略,但我与他同朝多年,更应杀之。”

李世民惊愕,坚决道:“如今狼烟未清,正值用人之际。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杀掉这样的奇才,无异于自毁长城。若因私怨而杀他,必令天下英雄寒心,名士却步。”

李渊反驳:“你只知其一,李靖胸怀大志,若不加以制止,日后或成祸乱。”

李世民急道:“孩儿自信能收揽天下英雄,恳请父帅赦免李靖,将其纳入军中。”

李渊考虑片刻,心想:李世民表现卓越,或许能降住李靖,便缓和语气说:“既然如此,可以传令赦免,但与其共事时要当心。”

李世民飞马赶回囚车时已是满头大汗,刚下马便喊:“快打开囚车!”

李靖被解下木枷铁镣,跃下囚车。李世民赶忙上前,深深一揖:“在下李世民,得罪之处,请将军原谅。”

李靖还礼:“救命之恩,李靖铭记于心。”说罢转身欲走。

李世民急忙拉住他,笑道:“将军慢走,请到我府上叙谈。”

见李世民诚恳,李靖便不再推辞。二人来到临时府邸,房玄龄早已在门口迎接,笑着说:“恭喜将军得奇人,真是如虎添翼!”

李靖问:“这位是何人?”

李世民答:“这是新来的记室参军房玄龄。”

李靖惊喜道:“久仰大名,没想到能相遇。您是齐州临淄人,天下著名的孝子,聪慧机敏,博览经史,文章华美,书法精湛。看来,公子府上人才济济。”

他们边说边走进客厅,房玄龄对李世民说:“将军府上今日名流云集。我近日在乡下拜访了一位大贤,已请他来府上。”

“是杜如晦先生吗?快请!”

“正是他。”

房玄龄转身出去,不久带回一位儒者。李世民见他年约三十七八,身材高挑,面容清雅。此人便是杜如晦,李世民早听房玄龄多次推荐。他来自京兆杜陵,字克明,自幼聪颖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喜与人论史,见解独到。大业初年,他曾任滏阳县尉,善于处理复杂政务,后因厌恶朝堂腐败而辞官,回乡务农。

大军入城后,房玄龄拒绝参与封金库等事务,向李世民请假,前去探访杜如晦,今天终于相聚。李世民兴奋异常,命人准备盛宴,欢声笑语中,三位才俊感受到知己相逢的喜悦。

自此,李世民的班底,可以说已经初具规模,能文能武。而也正是有这些人的帮助,才成就了他不朽的伟业。接下来,隋朝灭亡,又将是哪一个王朝登场呢?后面的故事更精彩,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