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7章 卷八十六·南·陈废帝纪
陈废帝名叫陈伯宗,字奉业,小字药王,是世祖陈文帝的嫡长子,在梁承圣三年五月庚寅日出生。永定二年二月戊辰日,被封为临川王世子。永定三年,世祖继位,当年八月庚戌日,陈伯宗被立为皇太子。由于梁室动荡离乱,东宫被焚毁,太子便居住在永福省。
天康元年四月癸酉日,世祖驾崩,就在当天,太子陈伯宗在太极前殿即皇帝位。他下诏,悲痛地诉说上天降下灾祸,大行皇帝突然舍弃天下,自己号哭也追念不及,内心极度伤痛。还表示自己德行浅薄,却继承皇位,孤苦又愧疚,害怕自己像旗帜上的飘带般无所依靠,只能依赖宰辅大臣,来弥补自身不足,因此大赦天下。同时,他还下诏让朝廷内外的文武官员,各自恢复原职,远方官员不必前来奔丧。
五月己卯日,陈伯宗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庚寅日,将骠骑将军、司空、扬州刺史、刚刚被任命为尚书令的安成王陈顼晋升为骠骑大将军,进位司徒、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赋予陈顼极大的权力,期望他能辅佐朝政。丁酉日,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度进位司空;镇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章昭达担任侍中,并进号征南将军;镇东将军、东扬州刺史始兴王陈伯茂进号征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鄱阳王陈伯山进号镇北将军;吏部尚书袁枢任尚书左仆射;云麾将军、吴兴太守沈钦为尚书右仆射;新任命的中领军吴明彻为领军将军;新任命的中护军沈恪为护军将军;平南将军、湘州刺史华皎进号安南将军;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徐陵任吏部尚书,通过一系列的人事任命,构建起新的朝廷权力架构。
六月辛亥日,翊右将军、右光禄大夫王通进号安右将军。
秋七月丁酉日,陈伯宗立妃子王氏为皇后。
冬十月庚申日,陈伯宗亲自前往太庙祭祀,表达对祖先的尊崇与敬意。十一月乙亥日,北周派遣使者前来吊唁世祖之丧。十二月甲子日,高丽国派遣使者进献地方特产。
光大元年正月癸酉日,尚书左仆射袁枢去世,他的离世让朝廷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大臣。乙亥日,废帝陈伯宗下诏,回顾往昔天命降临,先帝光辉照耀,国家得以治理。而自己年幼才薄,王道尚未彰显,虽继承皇位,却如在茫茫大海中航行般不安。期望通过任用亲族贤才、选拔优秀地方长官,让天下太平,实现刑罚搁置不用的理想。如今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朝廷官员都在,只是先帝已逝,心中悲痛。为了播撒先帝恩泽,决定大赦天下,将天康二年改为光大元年,还赐给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努力耕种的人一级爵位,激励百姓向善,发展生产。己卯日,任命领军将军吴明彻为丹阳尹,负责京城的治理工作。辛卯日,废帝亲自前往南郊祭祀,表达对天地的敬畏和对国家的祈福。
二月辛亥日,宣毅将军、南豫州刺史余孝顷谋反,最终伏法被诛,这场叛乱的平定,维护了朝廷的稳定。癸丑日,朝廷对多位官员进行职务调动。征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东扬州刺史始兴王陈伯茂被任命为中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黄法抃担任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鄱阳王陈伯山出任镇东将军、东扬州刺史,通过这些任命,重新调整了地方军事和行政布局。
三月甲午日,尚书右仆射沈钦被任命为侍中、尚书左仆射,在朝廷政务中承担更重要职责。
夏四月乙卯日,太白星在白天出现,这种特殊天象在古代往往被视为一种预兆,引发人们的关注和猜测。
五月癸巳日,领军将军、丹阳尹吴明彻被任命为安南将军、湘州刺史,前往湘州任职。乙未日,镇右将军杜棱接任领军将军,掌管宫廷禁军。然而,安南将军、湘州刺史华皎却谋反了。丙申日,朝廷任命中抚大将军淳于量为使持节、征南大将军,总领水军前去讨伐,力求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统一。
六月壬寅日,中军大将军、司空徐度进号为车骑将军,总督京邑众军,从陆路袭击湘州,协助平叛。闰月癸巳日,云麾将军新安王陈伯固被任命为丹阳尹,负责京城事务。
秋七月戊申日,废帝立皇子陈至泽为皇太子,这是皇室的重要事件。为了与百姓同享喜悦,赐给天下作为父亲继承人的人爵位一级,王公卿士以下也都按等级赏赐了帛。
九月乙巳日,废帝下诏痛斥逆贼华皎穷凶极恶,竟然扶持萧岿,妄图危害国家社稷。这种弃亲投敌的行为,人神共愤。朝廷的军队迅速出击,水陆并进,平定叛乱指日可待。还下令将华皎在北里尚方的家眷全部诛杀,以严明国法。丙辰日,百济国派遣使者进献地方特产,保持了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当月,北周将领长胡公拓跋定率领步骑兵两万人进入郢州,与华皎水陆并进。都督淳于量、吴明彻等率军迎战,大破敌军。华皎独自乘船逃往江陵,拓跋定被擒获,俘获敌军一万余人,战马四千多匹,都被押送回京师,这场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叛军和北周的势力。
冬十月辛巳日,废帝赦免湘、巴二州中那些被华皎牵连的人,展现了他的仁慈。甲申日,废帝亲自前往太庙祭祀,表达对祖先的敬重和对国家的祈愿。
十一月己未日,护军将军沈恪被任命为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前往荆州任职。甲子日,侍中、中权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左光禄大夫王冲去世,他的离世让朝廷上下深感悲痛。
十二月庚寅日,朝廷任命兼从事中郎孔英哲为奉圣亭侯,负责供奉孔子的祭祀。
光大二年正月己亥日,朝廷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人事任命与加官进爵。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司徒、录尚书、扬州刺史安成王陈顼进位太傅,兼任司徒,还被赐予特殊礼遇,可以佩剑穿鞋上殿,这极大提升了他在朝中的地位与权力,使其成为朝廷核心决策层的关键人物。侍中、征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章昭达进号征南大将军,中抚大将军、新除征南大将军淳于量为侍中、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安南将军、湘州刺史吴明彻以本号开府仪同三司,进号镇南将军,云麾将军、郢州刺史程灵洗进号安西将军,这些晋升体现了朝廷对他们功绩的认可和对地方军事力量的布局调整。
庚子日,朝廷下诏,对于在讨伐华皎战役中为国捐躯的军人,为他们提供棺木,送回故乡,并免除其家庭的赋税徭役,这一举措彰显了朝廷对烈士的尊重与抚恤,安抚了烈士家属。甲子日,撤销吴州,将鄱阳郡重新归属江州,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而侍中、司空、车骑将军徐度的去世,让朝廷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大臣。
夏四月辛巳日,太白星在白天出现,这种特殊天象在古代常被视为吉凶的预兆,引起众人关注。丁亥日,朝廷分割东扬州的晋安郡设立丰州,进一步完善地方行政管理。
五月丙辰日,太傅安成王陈顼献上一枚玉玺,这一举动在当时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可能与政权的正统性等相关,引发朝中诸多议论。
六月丁卯日,天空中出现彗星,在古代,彗星的出现往往被视为不祥之兆,给朝廷和民间都带来了不安的情绪。
秋七月丙午日,废帝亲自前往太庙祭祀,表达对祖先的尊崇与对国家的祈福。戊申日,新罗国派遣使者进献地方特产,维持了两国间的友好外交关系。壬戌日,废帝封皇弟陈伯智为永阳王,陈伯谋为桂阳王,明确皇室子弟的身份地位。
九月甲辰日,林邑国派遣使者进献地方特产,促进了与陈朝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丙午日,狼牙修国也遣使来献特产,彰显了陈朝在外交上的活跃,吸引了众多国家前来交往。而侍中、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章昭达被任命为中抚大将军,其职务的变动体现了朝廷军事安排的调整。戊午日,太白星再次在白天出现,更加重了人们对局势的担忧和猜测。
冬十月庚午日,废帝又一次亲祠太庙,表达对祖先的敬重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十一月丙午日,前平西将军、荆州刺史沈恪被任命为护军将军,负责宫廷禁卫事务。壬子日,镇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黄法抃被任命为镇西将军、郢州刺史,新除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淳于量为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这些人事调动旨在更好地掌控地方军事,保障国家的安全稳定。
甲寅日,慈训太后在朝堂召集群臣,发布了一道言辞激烈的命令。她回顾梁末天下大乱,高祖武皇帝拨乱反正,世祖文皇帝继承大业,辛勤缔造国家,期望陈朝能如殷、夏般昌盛。然而,她指责陈伯宗在做太子时就没有好名声,登基后更是放纵凶淫。在居丧期间毫无哀戚之情,与嫔妃频繁往来,生活奢靡,耗费大量金帛,致使内府和国库空虚。她还提及陈顼受先帝顾托,却遭刘师知、殷不佞等人排斥,韩子高受宠弄权,阴谋祸乱;华皎在陈伯宗密诏下举兵反叛,欧阳纥等也在地方兴乱,给国家带来极大危机。虽贼党已被平定,但陈伯宗不知悔改,依旧悖礼忘德,甚至与张安国等勾结,妄图再次作乱。太后认为祖宗基业不能毁于陈伯宗之手,依照旧例,将他降为临海郡王,送回藩邸。太后称赞陈顼品德高尚,功绩卓著,堪比古代贤君,且有灵玺、彗星等祥瑞之兆显示他应继承大统,所以决定废黜陈伯宗,迎立陈顼为君。
就在这一天,陈伯宗被送出皇宫,居住到别第。太建二年四月,陈伯宗去世,年仅十九岁。
陈伯宗为人仁厚懦弱,缺乏君主应有的才能和决断力,世祖在世时就常担忧他难以承担治国重任。由于他是嫡长子,废立之事关系重大,所以世祖一直犹豫不决。直到世祖病重时,曾对高宗陈顼表示想效仿太伯让位之事,但陈顼起初并未领会,后来明白后伏地哭泣,坚决推辞。最终,宣太后依照遗诏将陈伯宗废黜。
史臣评价说,陈伯宗虽有继承皇位的正统地位,但仁厚懦弱,是非不分,对得失无动于衷,就如同帝挚、汉惠帝一类人物。世祖深知皇位责任重大,认为陈伯宗难以承担,深刻领会尧让位的深意,所以内心早有不传位给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