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歌唱发声的基本状态
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是提高演唱技能的条件,因为人体是发声的机器,任何一个部位出现故障都会影响机器的运转。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演唱姿势,才能使歌唱的各个部位相互配合,获得正确的发声。
在演唱过程中,身体要自然直立。重心在脊柱上,目光平视,胸展开,小腹微收,初学歌唱的人往往容易出现仰头、夹肩、腆肚、凹胸等毛病。在最初演唱的过程中,如果能找一面镜子进行自我检查,这些毛病是可以克服的。另外,要习惯在心里数拍子,而不能用手、用脚、用点头或者身体动作来打拍子,表情要自然生动,但也要避免嘴部过分用力、瞪眼、噘嘴、歪嘴等毛病的出现。歌唱状态与生活中的自然站立状态毕竟不同,它需要一定的美感和风度,但不能为了表现某一种气质而故意拉架子,摆姿势,也不能为了表现松弛,身体松松垮垮。
歌唱状态的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精神状态,如果一个演唱者没有强烈的歌唱欲望,那么他演唱的歌曲定会苍白无力。演唱者无论是演出,还是练声,都应保持一种祥和、愉快的心境,在演唱或练唱时,演唱者要善于做情绪的自我检查,如果情绪不好,没有歌唱欲望,那一定要终止歌唱。强制自己去演唱,对声音的训练是不会有好处的。尽管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演唱在声音的美感方面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通的,那就是都要通过共性走向个性。也就是说,演唱者要经过一定的声音规范训练,当自己的音质在训练中完全还原声音的本质时,才逐步走向个性发展的道路。
相比较而言,流行歌唱方法更强调声音的个性特点,然而真正个性鲜明的歌手,都是经过开发声音的训练过程才逐步深化个性的,像毛阿敏、杭天棋、韦唯、王菲等歌星,最初都是学传统声乐的,因为传统声乐的训练,还原了她们本质的声音和清纯度。我们生活中所发出的声音,只是为了表达某种意图,交流某种思想,这种声音十有八九不是自己最本质的声音。歌者做必要的共鸣练习,一方面可以还原自己的声音中最本质的特色,一方面可以找到一种科学的发音原理。因此,加强发声器官的功能训练十分必要。还有一点就是要拓宽自己的自然音域,训练的结果也可以使自己对自己的音域更加了解。
下面简单介绍五条练习。
练习1

练习时可以先尝试从钢琴的中央C开始,按照小二度音阶往高音区爬行练习五个母音,从自己的自然声区开始唱起,要求这五个音的位置、音色要相同,然后一个音阶、一个音阶向上爬行。还要注意每上行一个音都要与前一个音的发音位置相同。音量放开,喉头稳定,声音松弛,注意胸腔的振动。
练习2

练习时可以先尝试从钢琴的中央C开始,按照小二度音阶往高音区爬行练习发“啊”音,注意音高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气息下沉,遵循小腹和膈肌控制的原理。
练习3

练习时可以先尝试从钢琴的中央C开始,按照小二度音阶往高音区爬行练习发哼鸣,用软腭与舌根挡住气流,使声音从鼻腔中发出,音不必过大,用轻声唱,使鼻腔共鸣畅通。
练习4

发声时,要注意每一个顿音不要唱粘,注意声带功能的训练和腹肌的弹性能力。
练习5

练习时可以先尝试从钢琴的中央C开始,按照小二度音阶往高音区爬行练习五度大跳,十分钟后再尝试八度大跳。
以上五条基本练习,为开声练习,要坚持每天做,练上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的声音质量就会发生变化,歌唱的状态就会逐步建立起来。我们可以用不同唱法不断地检验自己。在美声、民族、流行演唱三种声乐学派的区别中,逐步找到自己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