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与社会转型:中国的教育、文化交流与社会治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高等教育质量监测评估

高等教育监测评估是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种新形式。该种评估基于高等教育的大数据动态监测评估教育教学质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收集和深入分析有关信息,直观呈现高等教育状态,并为多元主体进行价值判断和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高等教育监测评估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常态监测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等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对高等学校的师资队伍、招生情况、在校生规模、生师比、教学经费、专业课程、教学管理、学生就业、学生社团、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有关信息进行常规性、连续性、系统性与制度化的采集,直观呈现高等学校在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德育工作、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与改进等方面的基本状态,实现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状态监测的常态化。在常态化的监测过程中,通过采取对各项监测指标设定阈值等手段,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状态进行及时预警,一旦监测的某个单项指标或综合指标数值波动接近或达到阈值时,数据平台的预警系统就会及时发出不同程度的预警信息,提醒高等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时启动针对异常波动的应急预案,查找和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使高等学校在较短时间内修正活动目标偏差,遏制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以此强化高等学校的风险规避能力。另一方面,按照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度挖掘教育教学常态运行数据的相关性,帮助高等学校及时了解自身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等方面的运行状态,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同时,高等教育监测评估还充分利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的组织、查询、浏览,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多维度、多层面、系统性的时序、聚类、关联分析等,并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以帮助高等学校实时了解全国、区域、行业内的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回应社会公众、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切。

高等教育监测评估以全国、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数据库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大数据的规模性、多样性、高速性和价值性等特点,在广泛收集高等学校有关教育教学海量常态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库平台强大的统计、分析、研判和预测预警等功能,帮助高等学校及时、准确地“找状态”。国家、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利用系统先进的多层线性模型等统计模型,采用非关系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等手段进行全面、客观的横向与纵向比较。数据平台也可以根据主体的需求按不同字段进行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等数值的统计,还可以根据不同需求系统生成各种质量报告,以直观呈现高等学校所处的位置、状态、水平和走向。国家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利用有关数据库对高等教育评估进行在线可视化操作,以减少评估的人为干预,促进评估方法和评估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降低评估成本,提高评估成效,保证评估结果的公平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高等教育监测评估打破了政府作为单一主体的模式,评估的主体既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独立的第三方社会评估机构,也包括高等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等。提出高等教育监测评估的理念,既符合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新趋势的内在需求,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外在需要。科学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全面实施高等教育监测评估,对推动高等教育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对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