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朱丽霞
“政治与文学”的互动研究一直是明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主流话题,但长期以来,相关研究多聚焦于明代前中期,对于嘉靖以降的政治与文学研究,则关注较少;而在核心问题的探讨与研究范式的选择上,受制于传统“基础/建筑”框架之下对政治与文学关系的理解,文学之于政治运作的基本功能、文体演化如何回应并影响政治生活以及文学在政治事件生成与走向过程中的功能作用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关注,这也不免窄化了文学研究的可能空间。
在传统社会的政治实践中,作为“经国之大业”的文章书写是传递意图、开展行动、扩大效应与营构荣耀的重要方式。由于各种复杂关系的存在,政治实践往往需要技术的参与;而文学在语法、语义及语用上的高密度性与强技术化特征,则有助于其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以“作为政治的文学”为切入点,能够拓展政治与文学关系的研究空间,亦是理解明代政治与文学的一个有效视角。王锡爵由翰林而入内阁,是“文政合一”的传统社会中兼具政治与文学身份的典型士大夫,也是明代政治史上能够有效发挥文学之政治功能的人物;在特定制度、观念与行动中写作,是其文学书写的鲜明特征。基于此,安家琪的《政治与文学视域下的王锡爵研究》尝试在学科交叉及语境研究的趋势下,跳出传统“基础/建筑”的理论视角,在对传统文学观念自觉反思的基础上,以问题带动观察,以事件为线索,借助语言学、政治学等周边学科的研究成果,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考察王锡爵的文学书写与政治行动之间的互动关系:特定的政治生活如何影响王氏文学观念与文章风貌的呈现;王氏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又如何利用修辞技法干预及引领政治生活,以促进政治实践的展开(确立合法性、传递意图、开展行动、制造效应、引领舆论、凝聚认同),进而考察王锡爵的文学史与政治史意义。
这一研究,既是对明代政治与文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也为对与王氏身份经历相近的诸多传统政治型文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视角与方法,在中国古典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方面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在理论的选择与方法的运用上也有较大的创新。同时,新史料的发掘与运用,也展现出王锡爵在文学史与政治史上的意义与价值。而其研究以王锡爵为起点,重新考量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注意到此前王锡爵研究中未曾留意且值得开拓的新话题,并由此向外拓展至对明代中后期馆阁政治与文学的关注以及家族与地域文学论题的探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选题具有更为深广的延展空间与学术价值。作者在其研究中,也尝试反思现有的对“政治与文学”关系的理解,试图展现文学书写之于凝聚认同及构建共同体的积极作用,因而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家琪博士2015年随我读书,其间,她凭借良好的学问基础、开阔的学术视野与敏锐的感悟力,对于明代政治与文学的相关话题,多有独到的领悟。如今,她的第一本学术著作即将付梓,作为导师,我乐见其成,更期待着她以此为开端,在今后的学术之路上更上层楼。
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