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技术及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其中,基于对人脑的认知所构建的神经元网络已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

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全过程。

视觉是交互设计过程中密切相关的感觉通道,而格式塔心理学对人的视觉感知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也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完形趋向就是趋向于良好、完善,或完形是组织完形的一条总的法则,其他法则是这种法则的不同表现形式。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主要完形法则有五种:接近法则、相似法则、闭合法则、连续法则和简单法则。

1)接近法则(Proximity)是接近强调位置,实现统一的整体。正如图2-1所呈现的,当你第一眼看到10条黑色竖线的时候,会更倾向于把它们视为5组双竖线,接近的每两条线由于接近,眼与脑会把它们当成一个整体来感知。设计中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可以说接近法则是实现整体的最简单常用的法则。

2)相似法则(Similarity)是强调内容。人们通常把那些明显具有形状、运动、方向及颜色等共同特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如图2-2所示,判断竖线之间的关系,虚线好像是被塞进去的一样。因为从形状上人们已经把它们作为单独的整体,跟实线条区分开来。再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实线条与虚线条位置上是接近的,也是相似的,但是通过形状变化很清楚地区分了不同的内容,而且很容易关注虚线条。因此,相似中的逆向思维是获取焦点的好方法。这种方法在导航和强调信息部分属性的设计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图2-1 接近法则

图2-2 相似法则

3)闭合法则(Closure)。闭合可以实现统一的整体。但是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值得去观察和思考,就是不闭合的时候也会实现统一的整体,更确切地说,这种现象是一种不完全的关闭,如图2-3所示。这些图形与设计给人以简单、轻松、自由的感觉。所以,完全的闭合是没有必要的。

4)连续法则(Continuity)。人们会将共线或具有相同方向的物体组合在一起。连续是很简单的,但连续却解决了非常复杂的问题。通过找到非常微小的共性将两个不同的对象连接成一个整体。如图2-4中的字母H和叶子,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图形。但即使这样还是可以通过横线和叶脉这个非常微小的共性连接成一个整体。

图2-3 闭合法则

图2-4 连续法则

5)简单法则(Simplicity)。简单是设计的目标,为了达到该目标,通常的做法是删除、重组、放弃和隐藏。对于原本内容就很少的设计,是较容易做到的,但对于内容非常复杂的问题,要做到简单,必须一步一步地简化。简单更像是追求的目标,而接近、相似、关闭和连续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

格式塔法则还有如图形-背景感知、对称性、尺寸守恒定律等法则,总计超千条。格式塔心理学不仅关注物体的组合结构和分组情况,也关心如何将物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格式塔心理学推导出了一些模糊的有关前后景关系判断的理论,并发现前景和背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进而再次印证了其有关整体区别于局部的理论。如图2-5所示,可以看作是黑色区域构成的两个侧面人脸,也可以看作是由中间区域构成的花瓶。

图2-5 前景与背景相互转换示例